重金属废水处理中非生物颗粒污泥的形成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一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rikof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废水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化学沉淀法是一种重要的处理重金属废水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化学沉淀产生的污泥往往呈絮状,具有较差的污泥沉降性能,严重影响了工艺处理效果.受生物颗粒污泥的启发,本文开发了一种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形成非生物颗粒污泥的方法,即采用并流加料控制结晶法模拟细胞增殖过程,同时通过添加ZnO晶种和聚丙烯酰胺(PAM)絮凝剂分别模拟生物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内核物质和胞外聚合物的作用.该方法可获得尺寸较大、结构紧密、球形度高的非生物颗粒污泥,其沉降速率可达到3.0 cm/s,远远高于絮状污泥(<1.0 cm/s).
其他文献
介绍了工业固体废料处理的现状,对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新开发的一种综合处理新工艺,结合具体实践对该工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
介绍了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硫酸四系统在面临长达两年半之久不大修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及研究分析,如何通过对系统局部工艺改进或采取攻关措施、增加检测等手段对症下药,最终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完成了系统长期稳定生产目标.同时,为冶炼烟气制酸系统如何在长期不检修情况下,如何确保安全稳定运行,保证成品酸质量以及如何优化工艺控制管理过程,最大限度的降低设备损耗及性能改善方面积累了宝
含锌中和渣水热硫化处理后其中的锌转化为ZnS、钙转化为CaSO4,生成的CaSO4表面会粘附大量细小的ZnS晶粒,从而导致了锌浮选回收指标的降低.为了实现其中ZnS与CaSO4的有效分离,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水热硫化渣中硫酸钙水化结晶促进锌回收的方法.通过CaSO4水化结晶调控研究,得出了其水化结晶调控最佳工艺参数,即0.15mol/L硫酸钠为激发剂,100℃下水化1.5h,60℃下陈化4h,溶液pH
介绍了螯合型离子交换树脂对金属离子吸附的原理以及螯合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常见品种,如氨基羧酸类、肟类、8-羟基喹啉类、聚苯乙烯吡啶类、硫脲类等.综述了螯合型离子交换树脂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以及针对某厂低浓度废液中贵金属离子选择性吸附的研究进展.鉴于现有贵金属回收利用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依托资源拥有总量来弥补技术、指标落后的发展模式已经被逐步淘汰,现有贵金属的回收方向主要集中在资源的深度回收和废品回收再利用
介绍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在某厂的应用情况,以大量的试验为基础,阐述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粉末压片法的规范操作及粗炼车间分铜渣、分金渣等中间物料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上的检测应用,在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分析数据的准确性的前提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为车间生产提供准确、可靠的指导数据;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为了研究CaO对xCaO-(100-x) (30Na2O-2.8B2O3-25.2Fe2O3-42P2O5) (x=0、5、10、20)玻璃体系结构及砷固定效果的影响.采用浸出毒性实验(TCLP)、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FI-IR)以及差热分析(DTA)对玻璃体系固砷性能及结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aO的加入可以明显提升钠铁硼磷玻璃体系的固砷效果,与未加入CaO相比,加入20mo
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制备的水和氧化铁对土壤中砷的固定效果以及对土壤pH值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pH的升高对土壤有效态的处理效果是先升高后下降,当合成pH值为11的时候固定效果最好,水溶态的固定率达到86.64%,有效态的固定率达到了44.92%.当合成pH小于等于9的时候,固定剂的添加会使得土壤pH值下降,而当合成的pH值大于等于10的时候,固定剂会使得土壤pH值增加.当pH为11的时候,合成量明显
本文首次基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调控溶剂热过程,实现多孔Fe3O4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法、振动样品磁力计(VSM)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DDA初始量增加,产物晶粒尺寸减小,颗粒尺寸减小,由此引起颗粒多孔性从7.05增加至32.75 m2
为实现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处理过程中硫的资源化,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二氧化硫烟气净化技术,即二氧化硫碱吸收-低温催化制备硫磺和硫酸氢钠工艺.该工艺首先采用碱液直接吸收净化二氧化硫烟气,再通过低温催化碱吸收液获得含硫产品,实现了硫的资源化.本文首先通过热力学计算证明了碱吸收液中亚硫酸氢钠的歧化反应在低温条件(<100℃)下发生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烟气中的O2会降低SO2生成单质硫的转化率,加入2%的N
本研究通过干磨含砷废渣和还原铁粉的混合物实现了废渣中砷的稳定.球磨后的含砷废渣危险废物鉴别浸出毒性实验表明,砷的浸出毒性下降趋势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下为稳定剂为单质铁粉、球磨介质为不锈钢球、添加剂用量为n(As)∶n(Fe)=1∶1、球料比为B/M =6∶1、球磨时间为1小时、球磨机转速为500r/min.在此条件下含砷废渣中砷的浸出毒性从1539mg/L降低到1.340 mg/L,且砷的稳定率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