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与机制.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与归纳推理.研究结果: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补偿客体、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及补偿途经;耕地保护补偿体系由省际补偿,县际补偿及区内农户补偿三个层次构成,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且不可分割,上一个层次的实施是下一个层次实施的前提与保障.研究结论:基于耕地保护的粮食安全目标,能够明确界定各层次的耕地保护补偿的主体与对象、补偿的客体、补偿的标准以及补偿路经.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文目的主要是为了合理利用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利用功能.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笔者通过对城镇建设用地功能的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建设用地管理历程的介绍,依据我国的国情,提出集约-生态利用协同发展的城镇建设用地管理新模式.研究结论:面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生态利用协同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种要求,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手段.但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利用评价
研究目的:探讨旅游引导下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基本模式,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城市化的模式选择.研究方法:文献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全面结合并在产业上趋于融合,形成旅游产业导向下泛旅游产业聚合的区域经济与城镇化综合开发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农民的身份问题,无污染、美化城市,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等.文中论述了
研究目的:通过对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的调查,发现其对新农村建设、地方城镇化发展道路等产生的作用,以为当前地方城镇化的推进提供经验借鉴和模式参考.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增减挂钩项目,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从而实现了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和农村发展的三方共赢.项目的实施不仅为统筹城乡发展拓展了社会资本进入的空间,同时也让新农村建设获得了充足的外来资源,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城镇化的路径和人群特征,找寻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具体途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研究结果:城镇化分为农民工迁移为主体的主动城镇化和被征地农民为主体的被动城镇化,安居和乐业是分别是主动城镇化和被动城镇化人群关注的焦点.研究结论:产业-城镇协调发展是解决安居和乐业的关键.除了安居和乐业并重外,可持续性城镇化提升的制度供给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考虑代际差异、提升综合资本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机理、传到机制以及传导途径.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包括直接性政策工具和间接性政策工具两种.直接性政策工具是指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土地政策,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供应计划、土地储备制度、土地价格管制、土地用途管制等。间接性土地政策工具是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的土地政策,主要包括土地金融、土地税收、土地执法
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新兴产业将会不断出现,各产业对土地的用地需求也不断增加,土地与土地之间、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为了满足国家发展的要求,我国应该打破传统农用土地二维平面利用模式,构建农用土地三维空间利用模型。农用土地的三维利用有许多优势特点: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有效缓解用地压力;促进农业与科技的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农民的利益;实现农业
研究目的:分析我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并进行验证.研究方法: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常规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的结果均显示,我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验证了"耕地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且当经济增长质量(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达到1.3762时,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逐渐减小;区域间的耕地非农化确实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关系,即相邻
研究目的:从城镇化发展视角出发,初步尝试运用系统理论和数理方法列举反映耕地利用功能的主要指标及构建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得分法对湖南省邵东县耕地利用功能进行实例评价应用.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从2000-2008年间湖南省邵东县耕地系统功能综合评价得分变化来看,功能综合得分较低,社会与生态功能近年来下降趋势明显,生产功能弱化现象在近六年内虽然有所缓解,但
研究目的:本文从农户投入行为角度出发,以农户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大城市郊区不同区域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影响机理.研究方法:采用农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农户家庭模型回归分析法,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为例.研究结果:大城市郊区农户由于受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不同(其实质是受社会经济政策环境压力不同),其土地投入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随着离城市
研究目的:评价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研究方法:以GIS为系统环境,通过元胞自动机模拟地理空间过程,"生态位"确定元胞邻域之间的转换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结果:模型运行得出了安宁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的等级图谱,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低丘缓坡区域的东北部,模型运行有效.研究结论:元胞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运行结果生态意义明确,适用于生态保护为目的的同质性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