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静息态功能连接方法研究针灸对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来源 :浙江省针灸学会2015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针灸对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疗效,及其在静息态下对大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脑梗死的中枢作用机制. 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入30名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常规治疗组各15名,并且根据课题要求选取1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IHSS量表、Barthe1指数评分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运用RS-Fc分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观察脑梗死患者大脑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变化以及在针灸治疗前后大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的改变,探讨针灸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中枢作用机制.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和结束后12周,针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NIHSS量表评分均降低,Barthe1指数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针灸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后12周,NIHSS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Barthe1指数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大脑患侧运动中枢与健侧中央前回之间的网络功能连接减弱,与小脑功能连接加强;经过针灸治疗后,针灸治疗组脑梗死患者患侧运动中枢与健侧中央前回之间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范围缩小,与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接近正常人. 结论:针灸配合常规治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优于常规治疗;针灸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大脑患侧运动中枢与小脑及健侧中央前回之间的功能连接有关.
其他文献
黄克勤主任医师运用中医学理论、Wolff定律及应力——力电法则、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对股骨头坏死的病因、诊断、治疗和康复进行了深入研究.股骨头坏死病因不仅是"缺血",应考虑股骨头内应力的变化;"髋关节的修复理论"是股骨头坏死治疗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标准;中医内、外兼治的方法,突出中医特色,经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
目的:观察下关穴双针电针深刺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下关穴双针电针深剌治疗,对照组30例以常规针刺疗法治疗,两组于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关穴双针电针深刺对过敏性鼻炎有明显的疗效.
目的:采用电针刺激脊神经和传统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并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予长毫针(75mm)深刺脊神经,对照组予普通毫针常规治疗.对照组取穴与观察组相同,均采用电针疗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0.3%;对照组总有效率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目的:观察施氏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施氏温针配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针灸主要选穴为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观察组在针刺得气后在上述穴位中每次选取3-4个穴位进行温针灸,隔日1次,并使用以白芥子散
目的:观察埋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77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选取同一组腧穴,分别予以埋线和普通针刺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1.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线疗法与普通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相当.
目的:观察奇穴微刺法治疗非增殖期Ⅱ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120只眼)非增殖期Ⅱ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60只眼),采用奇穴微刺法治疗;对照组32例(60只眼),口服药物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进行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力、视野检测.结果:治疗组的平均视力、眼底微血管病变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眼底水肿减退,微血管
目的:观察温针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及COX痛经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说明两组均可明显缓解痛经患者的疼痛,疼痛VAS评分在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OX痛经症状评分在
目的:观察咳喘膏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消喘膏治疗,治疗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改良的咳喘膏穴位贴敷治疗.结果:临床治疗组总有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咳喘膏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亚急性期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亚急性期的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和口服中药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0天、第60天以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由专人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1指数)和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结合经皮电神经刺激与普通针刺对面神经炎后遗面肌萎缩的疗效,探究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依据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RPA评分)、House-Brackmann分级(H-B分级)、面神经电图及瞬目反射等评价指标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及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显示两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