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EPA/DHA比率对牙鲆幼鱼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来源 :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gs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三种总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相同但EPA/DHA比率不同的饲料投喂牙鲆幼鱼,观察EPA/DHA比率对于鱼体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摄食不同饲料的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别,但增重率差异很大,摄入EPA/DHA比率为1/2的饲料的鱼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饲料中脂肪酸的组成对于鱼体肌肉和肝脏中极性和非极性脂脂肪酸组成都无显著影响,同时发现虽然摄食不同饲料,鱼体肌肉和肝脏极性脂中EPA/DHA比率都接近1/2.
其他文献
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Thunberg),又称太平洋牡蛎,在日本称真牡蛎,是目前世界上牡蛎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连江县自80年代后期引进长牡蛎试养以来,随着10m等深线以外浅海的开发,长牡蛎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可望成为浅海开发贝藻套养的大宗产品,但由于传统二倍体长牡蛎在成熟期为形成生殖腺消耗体内贮存的糖元,且排放精卵后,肉质变劣,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在繁殖季节,牡蛎由于产卵导致生理活
三疣梭子蟹(Portnnustrituberculate),俗名飞蟹、兰蟹,属大型蟹类,最大个体可达700g,是我国沿海分布最广、经济效益最高的一种梭子蟹,其分布北起辽东半岛,南至广东、海南,目前在我国沿海各省均开展了人工养殖,尤其在山东、江苏、河北养殖规模较大.近几年来,人们都采用池塘粗放式养殖,成活率较低(约10%~30%),亩产量亦较低(约数十千克).本项试验借鉴了澳大利亚龙虾单养方式,初步
我国海水网箱养殖业起始于1973年,主要为传统结构网箱,其结构材料为松木板、毛竹、松木竿和钢管等,网衣材料为聚乙烯网片.主要网箱规格有3m×3m、4m×4m、6m×6m,网衣深度根据水深而定,有3~5m等.设置海水水深一般为10m以内.全国总数约100万个.1998年夏,海南省临高县引进大型海水网箱,发展至今全国约有2000个.本文主要探讨大型网箱设计中有关海况因素和材料选择。
我国政府对设施养殖渔业的研究高度重视,支持力度大,推动着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工厂化水处理设备和抗风浪网箱性能方面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养殖配套设施和机械化、自动化控制如自动化投饵、吸排污、起捕、分级筛选、专用起网设备、网衣清洗机、养殖系统自动监控等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制约着我国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向更高水平的提升,单位水体养殖产量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
本文报道生态养殖培育黑龙江六须鲶鱼种,池中放养鲫鱼苗,施肥兼投饵喂养鲫鱼,为幼鲶提供适口活饵,成活率55﹪,平均尾重600g.鱼种搭配在38.27hm的主养鲤成鱼和主养肥水鱼池塘中进行成鱼养殖,出池尾重7500g.
用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基摇床驯化污泥,选用聚乙烯醇(PVA)作为包埋载体,添加适量粉末活性炭及海藻酸钠包埋固定硝化污泥,做成球形固定化活性污泥,经驯化后去除废水中的氨氮.结果表明,经12周富集驯化培养,硝化细菌从13MPN/mL增至5.6×10MPN/mL;以载体PVA浓度为8﹪制备的固定化小球,在饱和硼酸溶液10℃固定18h后,具有成球容易、硬度适中、弹性好、不易破碎等特点;应用球形固定化活性污泥,
在水产养殖中,对养殖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是残饲和饲养动物的排泄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磷和氮.如何降低养殖过程的磷、氮排放量是水产健康养殖的关键之一.对磷污染,可以通过研究低磷含量配方,如选用低磷含量的植物蛋白源替代高磷含量的动物蛋白源.同时通过添加植酸酶等提高磷的利用率,保证鱼、是对磷的需要.对于氮污染,主要来源是蛋白质作能量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可通过对各种水生动物不同发育阶段最适蛋白(氨基酸)需求研究
为了比较用不同配方及加工方法制成的微粒饲料的育苗效果,分别用白鱼粉、褐鱼粉、水蚤粉、鸡蛋粉或其混合物作主要蛋白源,制成5种微粒粘合饲料(MBD1-5)和1种微粒被膜饲料(MCD)与1种市售包膜饲料(MED)及天然活饵料(微藻、卤虫等)作对照,培育河蟹溞状Ⅰ期幼体至大眼幼体16d,结果表明:大眼幼体期的成活率以MCD(微粒被膜饲料)最高,达32.69﹪;其次是MBD5(混合蛋白源饲料)达29.45﹪
用茶籽饼分别对利氏才女虫(Polydora ligni)幼虫、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及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河蟹)蚤状幼体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茶籽饼对利氏才女虫幼虫、褶皱臂尾轮虫、河蟹Ⅰ期和Ⅱ期蚤状幼体的24hLC和48hLC值及它们的95﹪置信区间分别是4.81(4.1~5.64)mg/L、3.85(3.42~4.34)mg/
以正交试验法L(3)设计9种试验饵料,并设鲜鱼饵对照组,对鲈配合饵料动植物蛋白比及脂肪、添加剂,V的营养需求量进行了研究.经过26d的网箱养殖,结果表明,配饵动植物蛋白比对鲈增重率、投饵系数及蛋白质效率影响极显著(F),脂肪对增重率影响显著(F),对投饵系数及蛋白质效率影响比较显著(F),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鲜饵组优于一般配饵而劣于较好配饵.鲈配饵最佳动植物蛋白比为2.7:1(粗蛋白含量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