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棉花贸易发展研究

来源 :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w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棉花贸易呈快速增长态势,成为中国棉花贸易重要的进口来源地和稳定的出口市场.本文在描述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棉花贸易总体趋势的基础上,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附加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分析了2000-2015年,中国与南非棉花比较优势、贸易互补性和合作潜力的变化.研究发现,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棉花贸易整体迅速增长且维持贸易逆差;在与巴西、俄罗斯、南非的棉花贸易中,中国棉花出口更具比较优势、互补性强及增长空间;印度是中国棉花进口第一来源国,印度对中国棉花出口更有比较优势,中国与印度棉花贸易不仅互补性强而且增长潜力空间大.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大中型煤矿开采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种类众多的综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控制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煤矿的高效、安全生产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阐述其体系结构的搭建过程及每一关键部件的设计与实现,以期对中国煤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建设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需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去实现,为达到项目的成功建设和各方利益的“共赢”,业主方应从宏观上进行成本控制、技术协调和风险管理,真正高效实现对建设工程项目的专业化管理.
本文运用包含交互项的logit模型分析了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农户收入恒定时,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随土地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当农户家庭土地规模达到恒定时,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并不会提高.研究还发现了影响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其他主
本文基于全国家庭农场监测数据,以测土配方施肥,亩均化肥、农药施用量,作物秸秆处理方式和灌溉方式作为代表农场生产行为的变量,并应用二元Logit模型探讨了影响农场生态生产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63.3%的农场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6.8%的农场亩均化肥施用量比周边普通农户少,29.7%的农场亩均农药施用量比周边普通农户少,80.7%的农场作物秸秆选择机械化还田等再利用的处理方式,21.2%的
本文采用2004-2013年的中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运用SFA模型,基于松江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视角测算了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并比较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劳动力要素投入不足,机械和农药的投入相对冗余;粮食生产要素替代和互补效应并存.(2)三大流域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均表现出上升态势,但上升幅度逐年递减
东盟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优惠的投资政策使东盟逐渐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区域,但东盟国家的农业投资风险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与东盟农业领域的合作.本文通过运用灰色关联法对东盟FDI与东盟国家农业投资风险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投资东盟农业的国别优先序.研究表明,老挝农业投资的综合风险最小,其次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因此,中国在考虑各国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可优先选择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行农业
本文在分析我国粮食生产供给能力变化、国家粮食安全转变和世界粮食产能与国际粮食市场容量变化,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压力处于长期紧张状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已经从粮食基本自给到以“保障口粮绝对安全”为核心的重大转变,这与世界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和市场容量增加相适应,世界粮食产量增长和市场扩容为我国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提供了客观条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开始了以“一带一路”融入世界打造中国经济“双通道”,为未
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土地改良事业一直在农业及农村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土地改良政策经历了由地主主导型向国家主导型的转变,其目的由原来的农业扩展到农村,由生产目标扩展到农村生活、生态环境的多目标建设,其内容已经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充到农村环境的综合整备和防灾保全.自1949年《土地改良法》颁布以来,先后进行了10余次的修改.而且,土地改良中的农地整理与农业经营密切相关,随着条田2整理标准和比例的提高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产业融合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日本在产业融合方面具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因此本文通过梳理总结日本“六次产业化”的主要做法,分别从制度保障、组织机构、认证体系、政策扶持等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日本“六次产业化”发展现状,并运用“阿苏牧场”案例剖析了其产业化运行模式,最后得出了日本产业融合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日本以
中国农业经营制度创新是一个由诱致性制度变迁向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也是一个以财政补贴为推动力的运动式的去农民化过程.在制度变迁中地方政府和特定微观经济主体形成利益集团推动制度变革,其间伴随着政府官员创租和微观经济主体寻租活动.这一利益格局使得中国农业经营制度供给出现过剩,延缓了中国农业经营制度自然的演化进程.为了实现制度再均衡,中央政府需要重树意识形态、消除社会工程改造思维,重新定位农业经营制度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