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水预报概率化方法及初步应用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uter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率预报因其能够包含预报的不确定性而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并且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气象-水文预报中常常要用到基于单个数值预报计算的(面)雨量预报,如何将有一定技巧的单值降水预报生成包含不同可能性的概率预报产品,在概率化的同时把历史资料的信息吸收进去,定量化表达预报不确定性,同时降低其预报偏差,这对于提高降水预报技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198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淮河流域59个站的降水观测及同时段美国GFS集合预报模式回算的24小时降水量集合平均预报资料,建立条件亚正态分布函数的概率预报模型并得到集成预报.针对淮河流域子流域的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生成的集成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在所有子流域和各个季节的误差都有显著降低,其中蚌埠至洪泽湖流域6月份的均方根误差降低达3.11mm.四个子流域通过该模型得到的集成预报的Brier技巧评分为0.16~0.61,说明该集成预报在整年都具有一定预报价值.在淮河上游大坡岭至息县流域,当实际日面雨量阈值为0.00mm~7.820mm的预报时,夏季的集成预报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报;但当实际日 面雨量阈值为18.116mm时,夏季的集成预报表现出较好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利用NCEP/NCAR逐6小时1°×1°再分析资料与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对2007年11月高原暴雪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探讨南支槽与孟加拉湾风暴结合下对高原东南部强烈天气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1)在南支槽和孟加拉湾风暴结合的天气尺度条件下,槽前偏南风低空急流受高原大地形阻挡产生的高原切变线是高原暴雪的直接影响系统;2)由于地形和冷空气的作用上升运动向北倾斜使高原对流层中上层首先出现上升运动,高原
Four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extratropical transition (ET) onset and completion times of Typhoons Mindulle (2004) and Yagi (2006) were compared using four numerically analyzed datasets.The open-wa
为了深入了解临汾市的雷暴气候特征,为雷电预测及防雷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54—2010年近57年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雷暴观测资料,借助数理统计、线性拟合、气候倾向率法以及M-K突变检验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临汾市的雷暴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临汾市平均年雷暴日数为26.2天;雷暴日出现最多的年份出现在1959年(47天),最少的年份在2009年(12天);临汾市雷暴日数月变化呈单峰抛物线型
利用多功能无线电采集器在吉林省境内开展了燃煤民居冬季室内CO、CO2、气温自动观测和室内、外对比观测试验.利用CO与CO2浓度观测资料,分析了CO和CO2浓度的变化特征及与用火规律、室内温度等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室内CO污染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在点火、正常燃烧、倒烟、压炉子等不同阶段以及室内温度不同的情况下,CO浓度的变化特征具有显著差异.为进一步研究预警方法、提高预警的科学性和预防的有效性尊定
为揭示西安市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以及混合层厚度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以期为大气环境规划和环境治理提供宏观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利用西安泾河2007-2011年的地面常的规气象资料,用国标法算出每小时的混合层厚度,挑选出日最大值,得到每日的最大混合层厚度,结合同时期的降水资料及5a每日空气污染物浓度值,对比分析西安地区混合层厚度和同期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空气污染物浓度值与同期最大混合层厚度空气污染物的变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资料,对2010年8月10日08:00~11日08:00毛乌素沙地南部边缘地带发生的一次γ中尺度大暴雨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时,在多普勒气象雷达速度场上观测到西南低空急流的生成及增强,以及西南低空急流左侧有γ中尺度气旋式辐合的生成及维持,并在反射率因子图上配合有大于50dBz的强回波区;暴雨过程在单站要素表现为气压的持续降低,大
利用1960~2012年共53年的西安区域7个气象站的历史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安地区雾日、轻雾日及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期为西安市雾霆的预测、防治及其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960~2012年53年期间西安区域雾日分布呈近山区多,平原区少的特点;轻雾日的分布呈城区多发,郊区少发的特征;霾日在城区为高发区,近郊次之,远郊最少.西安地区年平均雾日数呈现先增加(4.9d/10a)后减少(
本文根据2008年初我国南方低温冻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范围定义了我国南方地表气温异常指数(STAI).研究表明,STAI与欧亚大陆的中、高纬度系统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都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中纬度系统在中层占优,高纬度系统在低层占优.根据STAI合成的典型冷(暖)年850hPa和500hPa欧亚大陆位势高度异常场呈“北正南负”(“南正北负”)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加强),我国南方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
本文从北京高温天气次数和强度出发,结合大气环流场特征,研究导致高温事件频发的变化和驱动机制,为更好的预报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51-2011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位势高度场和北京市观象台气温观测资料,采用了滑动平均、趋势分析、相关分析、个例分析和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市年最高气温、高温日数和西太副高位置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高温天气在70年代、90年代和2005年存在三个
本文利用常规、加密自动气象站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天气特征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过程由锋前暖区和锋面降水组成.暖区降水持续时间长,小时雨量大,具有典型的“列车效应”,是造成特大暴雨的主要降水过程.(2)中高层低涡东移、副高北抬、中低层低涡暖式切变线影响是暴雨主要环流形势特征,暴雨发生在低层低涡右前部暖式切变和高空强辐散气流下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