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死亡原因分析

来源 :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07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j_j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中心2000年以来开展胰肾联合移植术10例,术后死亡3例,并将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他文献
慢性肝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在不明原因的肝炎患者中,30%~80%为隐匿性HBV感染。HBV保持极低水平复制,HBV基因变异是形成HBV隐匿性感染的重要因素。
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是一种少见病,早期诊断、尽早终止妊娠能显著改善预后。本文将经病理证实的三例AFLP诊治经验进行综述。
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外膜的主要成分,近年研究证明,内毒素结合蛋白(EBP)及其受体系统在机体识别和调控内毒素作用中起重要作用,内毒素通过其增敏或抑制作用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其中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与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起到关键作用,LBP与BPI均为脂质转移/脂多糖结合蛋白家族成员,尽管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功能却截然不同。本文就LBP和BPI的特性、相互关系及研究进展作一综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第五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还在继续升高,外科手术包括肝移植仍然是可能治愈肝癌的唯一方法,然而高复发与转移率仍是导致术后长期生存率较低的主要因素。本文介绍通过联合检测多种相关指标可早期发现肝癌复发与转移,从而进行适当治疗。现将近年来发现的与肝癌转移复发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综述如下。
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脏急、慢性炎症的传染性疾病,感染后易转化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在临床中发现,部分沿海村庄HCV感染呈较高流行态势。本文对其中一自然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初步结果做一简要介绍。
为了探讨当前我国急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对120例成人急性乙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研究,以期对成人HBV感染及急性乙型肝炎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为制定和完善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观察分析成人AHB病原学特点,探讨急性HBV感染肝损伤及病毒清除的机制和防治策略。方法:以住院的成人A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病区及电话预约门诊随访的方法,调查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历次复诊时的系列血清标本,统一检测血清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ELISA法)、HBV DNA和HBV基因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动态观察AHB病原学变化规律。结果:[1]HBV DNA:就诊时5
电脑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作为肝病辅助治疗手段,已有较多的临床研究报道,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常规保肝及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SG-Ⅰ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观察其对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为比较手助腹腔镜肝癌切除与传统开腹肝癌切除术的微创及安全可行性,在取得了30例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成功经验后,于2004年12月起设计了两种肝切除术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HBV DNA与HBV-M(乙肝病毒标志物)、乙型肝炎(HB)临床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FQ-PCR(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60例HB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探讨其在乙型肝炎HBV-M 5种模式中的检出率,在HB不同临床阶段类型中的分布。结果:HBV DNA与HBV-M对比,HBsAg+、HBeAg+、HBcAb+患者的检出率为96.9%,HBsAg+、HBeAb+、H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