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来源 :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大会暨湖北省2013年眼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Kil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治疗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对2007年11月至2012年4月其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接收CEV方案化疗、激光、冷冻及眼摘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 共53例(71只眼),其中单侧35例,双侧18例,首次诊断平均年龄14.2月(0-60月),中位随访时间36.2月(12~63月).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表麻下经间接眼底镜810激光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47眼早产儿视网膜病患儿应用间接眼底镜810nm激光进行治疗。所有治疗均在同济医院新生儿科病房施行。治疗前双眼复方托品酰胺扩瞳,每10分钟一次共3次,准备治疗时将10%水合氯醛按1ml/kg体重的量经鼻饲管注入患儿体内,将患儿放入辐射台内待患儿安静入睡后,局部点用表面麻醉剂倍
会议
目的 观察Bigbag人工晶状体应用于高度近视自内障眼的临床疗效,以全面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38例(68眼),进行6个月随访研究,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屈光状态,术中并发症,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结合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襻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后囊膜情况,A-型超声检测手术
会议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系统利用照明点与探测点共轭的原理,有效抑制了同一焦平面上杂散荧光和非焦平面的荧光,从而能获得很高的分辨力和深度识别能力.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基础上引入了双光子激发的新技术.由两个高密度的红外激发光同时激发,发射一个短波长的光子,双光子激发点只在物镜的焦点上,因此双光子显微镜不需要共聚焦针孔.利用长波长作为激发光使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具有更多的优点:长波长的激发光更
会议
目的 探讨0-3岁婴幼儿眼睑血管瘤对其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82例0-3岁婴幼儿眼睑血管瘤治疗前及临床治愈后进行视力筛查。治疗方法为眼睑血管瘤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及地塞米松,口服心得安治疗,眼睑彩超提示瘤体无明显血流信号为临床治愈。用伟伦视力筛查仪对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视力筛查。
会议
目的 探讨RetcanⅢ检查小儿眼底病变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总结近2年来我院采用主要采用直、间接眼底镜、RetcanⅢ广域眼底成像系统检查的667例因各种原因来我院眼科就诊的小儿眼底病变的情况.其中男425例,女242例,年龄26d~5岁,平均4.5月,早产儿422例(63.27%),足月儿245 (36.73%).常规用美多丽散瞳后采用RetcanⅢ广域眼底成像系统进行检查.
会议
目的 了解视网膜裂孔和变性区光凝对视网膜脱离高危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入住恩施州中心医院的患者,若其对侧眼有以下情况之一且屈光间质透明度容许眼底检查治疗,则纳入本研究:无晶体眼,人工晶体眼,高度近视,患眼为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会议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在临床发病率低,双眼同时发生真菌性眼内炎的情况更为罕见.本病多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能被误诊为葡萄膜炎、急性视网膜坏死等,如未能及时就诊,可能导致失明和眼摘的严重后果;本文报道一例产后发生双眼真菌性眼内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
会议
目的 探讨内窥镜辅助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因眼前节屈光间质混浊无法行常规玻璃体手术的眼外伤病例20例20眼进行内窥镜辅助下玻璃体切割手术。另一组20例20眼眼前节屈光间质透明的眼外伤病例行常规玻璃体切割手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会议
目的 探讨黄斑裂孔伴视网膜周边裂孔所致的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黄斑裂孔伴视网膜周边裂孔所致的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86眼,分析其共同的临床特点,并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
会议
目的 对长期服用羟氯喹(HCQ)的患者进行视野、视网膜电图(ERG)和眼电图(EOG)检查,了解羟氯喹在眼科的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其发生率,评价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择长期(疗程≥6个月)服用HCQ的自身免疫病患者125例,按服用HCQ时间长短分为A组(用药时间6-12个月)、B组(用药时间13-24个月)、C组(用药时间≥24个月)三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