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优势与途径

来源 :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创新发展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不良生活方式的广泛存在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改变,以心血管系统疾病、肿瘤和糖尿病为主的慢性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近年,慢性病所致的死亡和疾病负担已超过传染病,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WHO估计,到2030年,慢性病所致死亡占全部死亡总人数的75%。因此,如何有效减缓并遏制慢性病的发生是亟待解决并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以及少副作用的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中发挥了一定的优势。认识优势并指导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将为慢性病的防治开启新的篇章。
其他文献
据统计,在死因构成中我国慢性病超过80%,是居民的头号杀手。由于竞争压力,造成应激系统的反复刺激、使内分泌系统失调,现代西方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的推波助澜、隐袭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是该病患增加的主因,患病人群分布主要是中、老年人。在步入老龄化人口,加上县、镇的城市化及城市本身的经济腾飞,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患此比例也逐年上升。美国是慢性病防治做得较好的国家,它总体的患病比例在下降,但其年轻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中国人民在数千年运用中医药与肿瘤类疾病相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现今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现从八个方面予以论述。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主要包括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目前认为,慢性病的发生主要与遗传、环境、精神、个体因素及有害物质接触有关。
毒的本意是指毒草,考《说文解字》载:“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从中从毒。”中医历代古籍中有关毒的论述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含义:一是指病因,如热毒、湿毒等,《素问·生气通天论》有云“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即是此意;此外,金·张从正《儒门事亲》将药物致病(即毒副作用)称为“药邪”,亦称药毒。二是指病名,如《伤寒论·伤寒例》曰“温毒,病之最重者也”,还有中医外科常说的“疮毒”、“丹毒”均
人口老龄化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防治老年病的研究也日益变得重要,根据老年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特点,从络病理论的角度,剖析两者之间的关联,为老年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近几十年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了中医药抗击肿瘤的丰硕的科研成果,中医药亦成为肿瘤治疗的常规项目。中医药治疗肿瘤正迅速地发展着。现对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源流、现状和发展趋势分别予以论述。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源于《内经》,经过后世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再认识,现已成为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肺与大肠是通过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的相互络属,从而构成了之间的表里关系,这种表里关系为中医藏象理论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到肯定。
BMCs是临床级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的典范,自1968年成功于临床应用以来已使数百万病人得到有效救治,但主要应用于肿瘤的移植治疗。BMCs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中研究最为成熟,目前除肿瘤之外已逐渐应用于修复心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骨伤科疾病等等。中医药已应用于临床实践数千年,有可能也有必要结合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以实现创新发展。本文主要从理论结合临床研究探讨中医药干预BMCs的优势及在心脏修
慢性胃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自Warren和Marshall在1983年发现和成功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后,国内外学者20多年来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认为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慢性胃炎伴有Hp感染,也称为Hp相关性胃炎。80-95%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有Up感染,且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炎
慢性病是指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一类疾病,中医常谓之“沉疴”、“痼疾”、“久病”、“顽症”、“百日久恙”等。古往今来,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以及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在慢性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份宝贵遗产,我们不能满足于采擷前人点滴的经验,更应从宏观上系统地把握中医学对于慢性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其所特有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