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极快速病毒学应答基因1型慢丙肝初治患者36周疗效观察

来源 :第四届晋冀鲁豫肝病论坛暨2016年河南省医学会感染肝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极快速病毒学应答基因1型慢丙肝初治患者接受36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基线HCV-RNA水平>4000001U/ML,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00-1200mg/天)治疗2周后HCV-RNA阴转的基因1型慢丙肝初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36周(观察组)和48周(对照组)疗程的治疗,停药后随访24周.治疗基线状态检测基因分型、HCV-RNA、ALT,分别于治疗第2、12、24周,治疗结束(36周/48周)和结束后24周(60周/72周)检测HCV-RNA.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精确概率检验.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0例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和复发分别为20例(10%)、18例(90%)、2例(10%),对照组患者的ETVR、SVR和复发分别为19例(95%)、18例(90%)、例(5.3%),观察组与对照组ETVR率、SVR率和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1.000).患者基线HCV-RNA水平与整体SVR率呈负相关(OR 0.422,95%CI 0.05-0.29,P=0.007).观察组中基线HCV-RNA<6 × 107IU/ML患者的SVR率高于HCV-RNA≥6×107IU/ML患者(P=0.005),但在对照组中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63).结论:对于基线HCV-RNA水平>400000IU/ML的基因1型慢丙肝初治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如在两周时获得病毒学阴转,36周疗程与48疗程的SVR率相当.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常规凝血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表现,分析比较常规凝血和血栓弹力图在肝硬化患者中的特点;方法 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外周血常规、常规凝血功能(包括PT、APTT、PTA、INR、FIB等)、TEG(包括R值、K值、MA、Angle等)相关数据.比较各组患者之间外周血中血小板、凝血常规、血栓弹力图各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肝功能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IFNβ在TLR介导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实验方法与结果:在LPS诱导的小鼠脓毒血症体内实验中,IFN β降低了小鼠炎症因子的产生,并且减少了小鼠肝炎症细胞的浸润,明显减少肝脏脂肪变性。结论:IFN β负向调节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
目的 探索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sCD14)联合降钙素原(PCT)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8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48例和非细菌感染组37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CD14的浓度,并通过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PCT水平.结果 细菌感染组sCD14和PCT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
目的 评估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 (FS)的应用价值,为肝纤维化的准确诊断提供安全、可靠的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5月就诊于漯河市中心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经肝组织活检确定为慢性肝病的患者168名,运用FS检测肝脏硬度(LSM);测定ALT、AST和TBIL;检测血小板计数,并计算AST/PLT比值(APRI).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依据,分析LSM、
目的 探讨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无应答及复发患者与其IL-28B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将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干扰素标准方案治疗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干扰素治疗复发者22例、无应答者26例及对照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患者25例.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对所有患者检测IL-28B的多态性位点rs12979860
目的 探讨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 74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性感染组与非菌性感染组,各37例;对比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内毒素(LSP)表达水平的差异;细菌性感染组患者采取抗生素治疗后,对比细菌性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CT、CRP、WBC及LSP表达水平的差异,综合评价血清标志物对细
目的 调查河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方法 10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逆转录PCR扩增HCV NS5B区,产物直接测序,并构建进化树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 106例患者中HCV分型阳性95例(89.6%),共检出7种基因型:1a、1b、2a、2b、3a、3b、6a,各基因亚型例数分别为1例(1.1%)、56例(58.9%)、18例(18.9%)、1例(1.1%)
目的 分析HCV Core和NS5B区直接测序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 收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51份,采用反转录PCR对Core和NS5B区分别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构建进化树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51份样本中,Core区扩增阳性49份,占96.1%.共检出5种基因亚型:1b为61.2%(30/49),2a为20.4% (10/49),2b为2.0% (1/49),3a为4.1% (2/49),6a为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联合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HF)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SAL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抗结核药物所致的SALF患者分为两组,全部患者停用抗结核药,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PE治疗组27例给予PE治疗,PE联合HF治疗组31例给予PE联合HF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症
目的 探讨基因检测在预测利巴韦林治疗慢丙肝过程中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中的价值.方法 对112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基因检测位点和血常规进行分析,对不同基因突变患者在治疗0、2、4、8w时血常规变化进行随访分析,数据分析应用检验和t检验.结果 112例患者中存在基因突变37人(33%),未突变75人(67%),以给予标准方案抗病毒治疗前HGB为基线分别测量其在2、4、8w时的HGB下降幅度,突变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