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证毒协辨”理论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效方药与成分(组分)发现及其组方优化研究思路探析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抗病毒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人类健康迫切要求发现新的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属于国家重点鼓励支持的研究领域.SARS、禽流感、甲型H1N1、H7N9流感、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等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给人类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多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流行面广及死亡率高、易变易等特点,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难题.
其他文献
流感是一种经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时行感冒,瘟疫,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季节性等特点。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系人体"外感邪气"所引起,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首先提出了"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目前针对该病形成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等系统的辨证及治疗思路。但是在临床应用上应注重服药方法,注重"三因制宜"
病毒感染性疾病是由致病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过去对于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大多拘泥于清热解毒驱邪,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却忽视了人体"正气"的作用.中医学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充分说明了人体正气不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故扶正祛邪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则.
裸花紫珠是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萜类、挥发油类、酚类等,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止血、解酒保肝、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对于治疗肺结核咳血、疱疹,妇科病中的阴道炎、宫颈糜烂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现在国内外对于裸花紫珠进行广泛的研究,在其药理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一个利用杆状病毒作为载体,在昆虫培养细胞或虫体中表达外源蛋白的真核表达系统。自1983年Smith GE等人利用A cNPV成功表达外源蛋白以来,经过不到30年的发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己经成为当今基因工程四大表达系统(杆状病毒、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之一。其在生物医药、农业、疫苗研发等方面均获得广泛应用。通过对杆状病毒及其表达载体系统的描述,展开了系统流感疫苗,单
药汤药煎煮不规范的现象在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中药煎煮质量不仅影响疗效,更是影响中国传统医药学优势的体现.中药煎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高深的哲学辨证思想.本文从容器、溶媒、时间、火候等方面探讨了中药煎煮中体现的哲学性,认为在煎煮过程中要根据方药中所用中药的特点"辨药施煎".
石蒜在我国资源分布广泛,具有一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近几年有关石蒜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较少,在现有资料基础上,本文对其所含化学成分及有关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行整理,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本项目以银翘散抗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即时行感冒为例,以KEGG数据库中的标准信号通路作为基准网络,将疾病网络与KEGG中的标准通路比较,将测定量的距离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成有序向量,即网络印记;建立了基于网络印迹的网络比较方法;完成了银翘散干预流感感染小鼠肺组织的网络指纹谱构建,通过分析银翘散作用前后的疾病症候网络与正常生理网络的近似性,从生物分子网络水平揭示方证对应关系的现代科学内涵。
目的:探讨乌头碱与人参皂苷Rb1不同比例配伍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MTT法及比色法分别评价乌头碱与人参皂苷Rb1不同比例配伍对心肌细胞活力及对Na+-K+-ATP酶与Ca2+-ATP酶含量的影响.结果:乌头碱低浓度时,对细胞活性有一定促进作用,且随时间延长作用减弱;高浓度乌头碱对心肌细胞呈抑制作用,且随时间延长抑制明显.乌头碱与人参皂苷Rb1配伍可增强对细胞的活性,减少乌头碱的毒性;乌头碱浓度为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是病毒致病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病毒增殖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释放)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环节都可能是药物作用的靶点。经综述发现桅子、黄柏、甘草均可作用多个靶点起抗病毒作用。中药价格低廉,药源广泛,为病毒性疾病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中药的特点是配伍应用,即通过配伍组方来应对病情变化,实现治疗的个体化和整体性,经综述发现桅子、黄柏、甘草均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
"五脏苦欲"观是《内经》根据五脏喜恶不同而提出的针对五脏虚实病证治疗的重要思想.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五脏苦欲"观,对于建立并运用中医思维,指导中医药抗病毒的实验研究,提高中医药抗病毒临床疗效,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