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渭地堑系列湖盆第四纪中晚期地貌与沉积阶段性演化的时间序次差异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来源 :2013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h8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依据汾渭地堑系列湖盆地貌与沉积特征对其阶段性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发现,在第四纪中晚期,各湖盆内曾发生过3次大幅快速的湖退或河流强烈下切事件;从渭河盆地至临汾太原盆地,再至大同阳原盆地,每一次事件的出现在各盆地中都有时间序次上的差异.以黄土-古土壤序列作为时间坐标系,渭河盆地中的3次湖退或河流下切分别发生在L9、L6和L2黄土堆积期;临汾太原盆地分别发生在S8、S5和S1古土壤发育时期;大同阳原盆地分别发生在L8、L5和L1黄土堆积期.也即是,第一次事件在几个盆地中出现的时间序次是L9-S8-L8,第二次事件是L6-S5-L5,第三次为L2-S1-L1.事件出现的时间序次差异显示:距青藏高原越远的盆地,事件出现的时间越晚.根据早期对区域湖退-湖侵发生机制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上述这些发现,作者认为正是受到青藏高原挤压隆升的影响,而非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才产生了区域系列湖盆第四纪中晚期地貌与沉积阶段性演化的这种时间序次差异.
其他文献
土地沙漠化是青海湖周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该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湖西北的鸟岛、湖东北的沙岛以及湖东的克土、下巴台地区,主要以新月形流动沙丘、流动沙山和半流动沙丘为主。湖东及东北部连绵分布的高大流动沙山(高80 m~147 m),具有狭窄的脊线和减削的丘顶,其对湖东公路和湖东北岸青藏铁路的影响甚大,也关系到青海湖周的生态、经济、交通和旅游效益。根据地球系统科学和环境演变基本原理,通过野外调查、
金沙江沿岸的堰塞湖阶地沉积物主体为组成均一的巨厚粗砂层,局部地段夹粉细砂层,堰塞湖湖首临近滑坡坝体和两岸支沟汇口一带的堰塞湖沉积物为含巨砾的砂砾堆积。从沉积相分析,应为快速过水湖沉积。阻塞金沙江形成金塘堰塞湖的滑坡为四川宁南金沙江左岸的一巨型滑坡。云南巧家-东川一带沿小江断裂地质时期发生过一次大地震,诱发巧家金塘对岸的巨型滑坡,滑坡堵塞金沙江形成“金塘古堰塞湖”;同时,东川小江流域大面积山体失稳,
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高程、山势起伏度及地质地形剖面线方法,对天山南麓却勒塔格山的地貌特征与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却勒塔格山是由新生界湖泊与河流相紫红色砂岩、粉砂岩、砾岩构成的褶皱山地,山势险峻并且呈E--W走向,显示山地受新构造运动南北向水平挤压隆升作用,产生强烈的表层褶皱,伴随褶皱产生了一系列的平行背斜轴的逆冲断层和斜切背斜轴的剪切断层,形成许多束状岩层倾
本文主要对珊瑚礁的地貌特征、面积以及健康状况进行了阐述,并对珊瑚礁的保护管理对策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中国珊瑚礁的未来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尚难以预测,但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应该是最大的威胁。
巨砾上的石臼(冰臼),它的成因有多解性,并不是冰川的唯一证据。石臼(冰臼)在中外许多地方均有分布,在花岗岩、火成岩、石灰岩等地区均有石臼(冰臼)分布,而且在非冰川地区现在正在形成,如牡丹江镜泊湖瀑布以上的玄武岩面上就有许多石臼正在形成。在天台山不可能形成冰川冰臼,因为山高谷陡,假设即使有冰川,也属山谷冰川,陡谷不易形成冰下河,很难形成“冰臼”。大陆冰盖的冰下河易形成冰臼。千丈幽谷并非古冰川U形谷。
通过对黄河下游湖泊——东平湖湖心55 cm长湖泊沉积物孢粉和磁化率的分析,并结合史料记载,探讨了近150年来黄河下游地区的洪水事件.结果表明东平湖水生植被孢粉、再沉积孢粉和磁化率特征对黄河下游洪水事件的记录与历史记载较相一致.1855~1865年,水生植被孢粉较丰富,无再沉积孢粉,磁化率为低值段,指示洪水事件较少发生,史料记载也表明该时期基本无大的洪水事件;1865~1961年,水生植被孢粉仅在上
本文基于连云港岸线开发利用现状,在野外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人类活动影响下连云港市域海岸线变迁和地貌冲淤状态,分析人类活动对海岸地貌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岸工程建设是影响连云港岸线变迁和泥沙冲淤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大规模人类活动影响之前,连云港市域海岸总体上处于淤积状态和相对稳定状态.对连云港市域海岸岸线变迁有重大影响是1986年开始修建的西大堤工程,工程长度6.68km,于199
研究黄河中游典型流域不同时期侵蚀地貌形态的演变,不仅能加强对流域侵蚀地貌形态演化的阶段性、周期性特征及其过程的认识,也为未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黄河中游地貌演变与侵蚀过程密切关联,地质历史时期以来黄河中游地区的侵蚀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现代地貌形态是在不同的营力作用下,经过漫长地质历史时期演化形成的。黄河中游地区的现代流域侵蚀地貌形态演化与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
会议
台湾岛海岸线总长约1250km,台湾岛海岸带地貌受台湾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壳运动、侵蚀搬运作用等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形成,呈现多种类型。滨岸地貌更受海岸带动力作用(波浪、潮汐、海流)的塑造,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构和形态。
风化穴(tafoni/tafone)虽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洞穴状风化地貌,但关于它的成因及发育过程至今仍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测量,对广东庙湾岛风化穴的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高精度的气象传感设备对风化穴微气候进行监测,并采集岩石样品实验分析,以探讨湿热的季风气候海岸环境下花岗岩风化穴形成及发育的机制。研究表明:(1)庙湾岛风化穴的形态特征与国内外研究的风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