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跟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体位护理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8833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介绍一种俯卧位的安置方法,配合新的手术。方法:术前充分评估病人的实际情况,询问颈椎活动情况,张口是否受限,此类患者多因车祸、坠落等损伤造成,患者无任何思想准备,肉体及精神承受较大痛苦,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里,担心手术后疗效,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里状态,针对患者心里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正确的帮助和疏导。
其他文献
目的 改善目前国内上颈椎有限元模型质量,建立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上颈椎三维非线性六面体网格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以期应用于临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讨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分析。方法:收集我院骨科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4例,均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术中采用臂丛或全麻下进行,取患侧肩前内侧切口,沿胸大肌三角肌肌间沟入路,保护头静脉,显露至骨折端,清除软组织及血肿后将其整复,以长度适合的锁定接骨板固定,透视位置满意,检查肩关节活动正常,缝合伤口并放置1根引流管,
目的:分析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病期影像学变化及TLIF术的疗效。资料与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27例手术治疗的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术前均行腰椎X线、CT扫描及MrI检查,分析腰椎布氏杆菌脊柱炎病期影像学变化,结合影像学制定手术方案,手术方式均选择腰椎后路感染病灶清除+TLIF术。
目的:探讨应用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小儿胫骨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和策略,为骨缺损患儿提供优质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我科共收治16例胫骨缺损患儿,男11例,女5例,年龄4.5岁-13岁,平均9.8岁.
目的 研究腰椎QCT值与腰椎融合术后骨融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腰椎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90例,按照腰椎QCT值分为3组:A组(骨质疏松组,QCT值≤80mg/cm3)26例,B组(骨量低下组,80mg/cm3<QCT值<120mg/cm3)38例,C组(正常骨量组,QCT值≥120mg/cm3)26例。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选取2015年1-3月于骨科住院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选取2015年4-6月于骨科住院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8名护士自愿组成品管圈,由一名主管护师担任圈长,辅导员为护士长:第一次圈会投票确定品管圈圈名为乐肤圈,确定活动主题为“降低骨科患者压疮发生率”,分析压疮发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改进
目的: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是一种用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相关性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常用微创治疗方案。近年来,对于椎体成形术的有效性,即椎体成形是否能有效缓解椎体压缩骨折相关性疼痛,国内外产生重大分歧,至今没有统一意见。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乙状切迹背侧骨块的不同处理方式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从2012年2至2013年11月通过对36例桡骨远端Frykman分型Ⅶ-Ⅷ型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根据对乙状切迹背侧骨块的不同处理,分为可靠内固定和未可靠内固定(包括未固定或固定发生移位)两组,术后进行随访。
目的 皮试是护士的一项基础操作,前臂掌侧下段是皮试常规部位,但在临床实践中,不少患者因疾病原因,如双上肢石膏固定、皮肤严重破损或擦伤、上肢毁损伤、车祸伤、烧烫伤等原因,不能在常规部位进行皮试,对于该类患者我们应该如何皮试,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随着药物不良反应报道的日益增多,做好皮试患者的观察和处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有效用药的重要环节。
目的 探讨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及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采用术中结合椎弓内壁探查、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或自异体骨混合植骨术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及寰枢关节半脱位9例,其中骨折7例,半脱位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