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含油气水层识别方法及勘探实践--以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为例

来源 :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dusamat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火山岩中含油、气、水层的识别方法,在中子孔隙度测井、密度孔隙度测井、声波孔隙度测井、电阻率测井等数据的基础上,应用曲线重叠法、三孔隙度算数组合和几何组合综合识别法、交会图法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的含油、气、水层进行了识别.并在常规视地层水电阻率测井和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基础上,建立了FMI视地层水电阻率频谱法.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岩性较为均质的火山岩储层,声波和电阻率测井资料能够较好地显示含油性,曲线重叠法能快速直观地反映火山岩储层的含油气特征.利用中子、密度和声波孔隙度测井上可以算出天然气指示指数FLG1和几何含气指示指数FLG2,当FLG1和FLG2分别大于0和1时,均指示为气层.FMI视地层水电阻率频谱法为岩性变化大、各向异性强的火山岩储层中流体性质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勘探成效显著,其含油气层的识别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程度较高,证实了其实用性和可行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欠压实原理并不符合碳酸盐岩地层,致使碳酸盐岩地层压力的随钻监测成为一个世界级难题.为了探索解决这个难题的理论与方法,以川东北飞仙关组和长兴组实测压力数据的纵深分布特征为研究基础,通过与东营凹陷碎屑岩地层压力分布特征的对比,甄别出基于上覆压力梯度的地层压力随钻监测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碳酸盐岩地层.针对不同的压力成因机制,剖析了其地质、钻井、录井参数响应特征,在分别计算不同成因压力贡献因子的基础上,形成
近年来,中国海相层系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显示出了巨大的勘探潜力。针对古生界海相原始有机质,利用显微一超显微成烃生物识别与微区分析技术等对海相优质泥质烃源岩进行超显微有机岩石学分析,发现干酪根中常见的成烃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真菌细菌类,同时还存在丰富的纳米有机颗粒等超显微组分。
通过系统的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以及微观薄片、包裹体分析,明确了二叠、三叠系礁滩天然气主要为原油二次裂解气,龙潭组(吴家坪组)为天然气藏的主力烃源岩层,气藏经历了早期岩性古油藏聚集、古原油裂解和天然气调整再聚集三个阶段;天然气藏(田)具有多元供烃、近源聚集、岩性控藏、气油转化、晚期调整的成藏富集模式,现今气藏的富集主要受控于三方面,一是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灶分布控制了油气来源的充足程度,二是礁滩相储层
本文探讨了莺歌海盆地复杂物源水系背景下东方区大型海底扇的形成规律.重矿分析及地层对比确立了蓝江物源对东方区黄流组储层形成的主导地位.来自昆嵩隆起的优质物源及中型河流-三角洲,在区域构造事件发生之际,沉积物穿过构造转换带与非经典陆坡带,在东方区形成大型海底扇.该海底扇相关层段有孔虫较丰富,以浮游类占优势,反映了外陆架沉积环境.通过构造-沉积综合研究建立了莺歌海盆地北部的沉积模式.本文还分析了东方区海
隆起与坳陷孪生,不同时代隆起与坳陷中心的分布与迁移反映了古隆起形成演化、后期改造与新生的过程及其区域动力学背景.在系统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古隆起尖灭线、古坳陷沉积厚度及岩相带分布特征,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海相地层古隆起分布、迁移、改造与新生的规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海相地层古隆起可分为晚元古代-早二叠世的建造和晚二叠世-今的改造与新生两个阶段.晚元古代-早二叠世,伊盟古隆起一直处于继承基底
低温热年代学定年技术是建立在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基础上的构造-热年代学定年技术,是近年来地质年代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和前沿领域,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裂变径迹定年和(U-Th)/He两种定年手段.本文在详细介绍其近年来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中扬子当阳复向斜和京山地区为例,分别探讨了低温热年代学定年在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热年代学定年不同类型指标可以有效地限制和约束古地温在240℃
本文结合中、新生代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背景,以楚雄盆地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成果为基础,根据平面、剖面上扭动构造及盆地内不同构造期沉积迁移特征,分析楚雄盆地扭动构造形成与演化序列,以及红河断裂中、新生代走滑运动的期次、性质,在此基础上分析楚雄盆地扭动作用对生储盖组合、构造样式分布、油气运聚响应的控制规律.认为侏罗纪以来扬子板块西缘的楚雄盆地受到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双重挤压,两个力源在不同构造期各
为了研究原油母源输入、沉积环境、成熟度和运移方向,对17个哈拉哈塘凹陷奥陶系原油进行了芳烃组成分析.哈拉哈塘原油中1,2,5-和1,2,7-三甲基萘含量较低,9-甲基菲和二苯并噻吩较为富集,DBT/P和Pr/Ph比值较低,均反映出其来自海相强还原环境中高等植物源有机质.利用芳烃成熟参数求得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c1 (0.80-0.95%)和Rc2 (1.28-1.60%)表明哈拉哈塘凹陷原油成熟演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断裂构造与油气形成关系的研究较为薄弱,对区内断裂的形成演化存在诸多认识,区内近EW向的三眼井、乌兰吉林庙、泊尔江海子等3条主干断裂均被视为具有早期形成的特征,后者更是作为控制其南北两侧油气成藏机制与成藏类型差异的分界断裂.随着勘探的深入,断裂带北侧构造低部位锦46井区发现了类似于南侧的多个气层叠置、气水关系复杂油气分布现象,泊尔江海子断裂的活动性质、构造属性及其控油气作用
针对中西部冲断带构造变形复杂、多期油气充注与改造的特点,在断裂、盖层等关键控藏要素评价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冲断带复杂构造体系有效油气聚集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以库车、准噶尔南缘、柴西冲断带主要油气藏解剖为基础:(1)通过重点区带断裂控藏封闭性评价揭示了冲断带逆冲断层泥涂抹封闭机制及断裂对油气成藏起到有效封堵的下限值;(2)通过成藏动力学与应变物理模拟揭示了不同盖层(膏岩、盐岩)随埋深脆-塑性转化的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