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及其处理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足踝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1593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现况进行介绍。方法 根据临床治疗经验和近期文献报道结果,根据不同人工跖趾关节植入物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估,并对相关临床报道进行总结。结果 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人工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降低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有力地证实了关节置换术的临床优势。虽然这项手术技术还存在或多或少的缺点,但随着这项技术发展,在取代传统治疗方式同时,术中、术后并发症也会随之下降。结论人工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根据植入物种类的不同,使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发生率具有特异性,治疗上需根据并发症类型特异性地选择处理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跟腱Haglund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采用手术治疗20名跟腱Haglund病患者.男15例,女5例,左侧11例,右侧9例,平均年龄(35.1±5.7)岁.患者均存在跟腱远侧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和僵硬感,晨起开始行走即痛,行走一段时间后改善,行走过久和运动时疼痛明显.
目的 介绍跟骨体楔形截骨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3年06月,4例后跟Haglund畸形患者接受跟骨体楔形截骨治疗,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3岁(23~60岁)。手术取跟骨外侧切口,用摆锯在跟骨体进行开口向后上的楔形截骨,楔形截骨的后臂从跟骨后上结节至跟骨结节,前臂从跟骨结节垂直负重面,用2枚空心螺钉固定。术后立即、3、6、12个月摄踝关节正侧位
目的 以往的临床经验显示跟骨阻滞联合局部镇痛可以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但是还未得到广泛应用.探讨跟骨阻滞麻醉联合局部镇痛在足部手术术中及术后的有效性.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足部进行手术的患者80例,平均年龄56.7岁,采用跟骨阻滞麻醉进行手术,术后联合局部镇痛治疗,口服西乐葆.术后6h及24 h对患者进行VAS评分.结果 80例患者中采用跟骨阻滞均在术中达到了良好的镇痛效果,
会议
目的 研究跟距联合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对临床有症状的成人跟距联合患者11例,将其依据Blitz分型分为3型;根据不同类型分别选择骨桥单纯切除术、距下关节融合术及距下关节融合外侧柱延长术等治疗.其中Ⅰ型1例采用骨桥单纯切除术.Ⅱ型6例采用距下关节融合术.Ⅲ型4例采用距下关节融合外侧柱延长术方法治疗.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对手术前至随访结束分别使用VAS评
会议
目的 探讨采用关节融合术、Ilizarov技术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并发严重马蹄内翻足畸形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收治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并发严重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8~55岁,平均年龄32.5岁.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改良标准评分,术前AOFAS评分为(38.5±7.2)分,根据患者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Ilizarov
1995年Van Valberg报道了关节牵引术治疗踝关节炎以来,关节牵引治疗踝关节炎逐渐进入到骨科医生的视野。本文着重从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结果对关节牵引术治疗踝关节炎进行阐述。
会议
目的 探讨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应用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综合征患者5例.年龄45~72岁(平均58.1岁),其中女3例,男2例;左足2例,右足3例;Ⅳ期3例,Ⅴ期2例.术前常规行患足负重状态正侧位X线片及MR检查.根据病变累及范围选择手术方式:距舟关节融合1例,距舟-舟楔关节融合3例,三关节
会议
目的 评价踝部止血带和大腿止血带在足部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本组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行踝部以下手术患者44例,踝部止血带组21例,大腿止血带组23例.观察踝部止血带组和大腿止血带组的手术视野、术中血压、心率波动,止血带休克的变化,术后神经损伤,皮肤水泡这些指标,对二者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比较分析.结果 在足部手术中,二者均能提供一个良好的无血的手术视野,但术中使用踝部止
目的 标准踝关节或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手术入路选择为经外踝截骨外侧入路,踝前正中入路合并跗骨窦外侧切口或内侧入路。但对于曾有外伤或手术史,踝周软组织条件差或广泛疤痕者,这些手术入路可能会合并术后严重软组织并发症。本文探讨采用踝后正中入路行踝或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对于踝周软组织欠佳的8例踝与后足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踝关节后侧正中入路劈开跟腱行后侧关节
会议
目的 探讨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后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常见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行踝关节融合的66例创伤后关节炎患者,其中47例获得随访.47例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均行Kofoed踝关节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Maryland足部评分及临床与影像学检查,对比评分及统计结果.结果 4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52个月,平均25个月.47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