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实验教学和实验报告自动批改

来源 :2016年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暨虚拟仿真技术与教学资源建设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分传统力学实验的教学行为仍处于一个个信息孤岛,实验教学管理低效繁琐,实验数据短暂,实验报告批改繁重,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彼此孤立,无法深层次共享.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实验教学的深化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就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力学实验教学开展以及学生实验报告的网上提交和自动批改做了主要介绍.
其他文献
本文对国家级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端装备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进行了研究.从机械类实验课程和"中国制造2025"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在中心资源的平台架构上,提出了以大类培养为基础的"大平台"布局型式,对各平台下的虚拟仿真模块进行了简要介绍.在资源共享方面,提出了基于创新类课程的新的共享方式,为资源共享开辟新的途径.
围绕自主式综合性实验的主题,分析了目前国家实验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实验室教学现状及建设投入情况,提出了开设自主式综合性实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介绍了自主式综合性实验的定义,要求,内容及开设意义,以"冲压件力学性能分析"自主式综合性实验为例,阐述了本实验的开设目的、开设过程、方法及考核指标,提出了实验室存在的不足与能顺利开设自主式综合性实验的改进要求,及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自主式综
依据教育部提出的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要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机械工程学科建设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必要性,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方法,前期准备、实验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实验室开放、资源共享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实验教学方法改革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强调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当前高校教育教学
为提高精密机械及仪器综合实践教学效果,满足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构建了基于CDIO理念的精密机械及仪器综合实践教学架构,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数字化管理体系、实践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五部分.实施效果表明:该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层次分明、模块设置合理、目标明确,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对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
针对机械专业核心课程设计间缺乏紧密的联系、课程知识点单独分立、没有从一个面上将知识综合、也未能突出本专业的特色等问题,打破相对独立的惯例,将它们打通、融合形成一个整体,并将创新设计思想融入课程设计,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目标,针对一个完整的机械设备分阶段制定课程设计内容,并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建立针对机械专业工程认证要求的实践教学一体化实施体系.该项教学改革可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分析及解决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虚拟仿真技术在机电产品综合设计与制作的实验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良好的虚拟仿真教学活动能够弥补传统实验存在的不足,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拓展高校教学创新.文中以增材制造虚拟仿真技术开放实践教学活动为例,从三个方面提出开展虚拟仿真教学活动、建设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的实施方案及指导意见,该方案在现有条件下具备可行性,对高校开展相关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具有一定指导性作用.
机械原理是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本文基于机械原理虚拟仿真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讨,旨在创新教育下就如何提高机械原理的实验教学质量,引入创新教育的改革思路,探讨了机械原理虚拟仿真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针对目前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现状,河海大学力学与水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开展了基于互联网的基础力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通过设计分析平台功能、采用的主要技术以及存在的不足,给出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思路和方案,为力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更广泛共享奠定了基础.
本文结合同济大学建筑类专业重视实验教学的理性学科传统,与当前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趋势,提出新时代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的新思路.结合已完成的"宋保国寺大殿仿真建构实验"和"交通流虚拟现实实验"两个模块案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新成立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不同于早期数字时代围绕尖端设备采购与服务的建设1.0模式,提出了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内容建设"为工作中心,以数字化的虚拟仿真技术与互
结合河海大学力学与水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共享模式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效果,探讨了适用于既是基础学科又有行业特色的河海大学力学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所采用的"分类型、多渠道、广覆盖"资源共享模式.已有效果表明,对于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虚拟实验项目,不仅可以面向相关高校进行交流共享,也可以与对口企业合作进行社会辐射,并且可以获得更贴近生产的使用反馈;而对于基础型实验项目,则可以尝试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