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移动通信网络频段的划分及复用

来源 :中国通信学会通信建设工程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e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3G通信的建设现已全面铺开,现有移动GSM、联通GSM、电信CDMA、移动TD-SCDMA、联通WCDMA、电信CDMA2000共6张移动通信网络同时运营。每张网络都需要占用相应的频谱资源,频谱资源是电信运营商的核心资源,而通信网络频段是有限资源,极其宝贵。因此移动通信网络频段的划分、兼容及复用非常重要。笔者试图分析我国移动通信网络频谱划分及复用的现状,并介绍相关网络频段的兼容及复用技术,对我国移动通信网络频段的划分、兼容及复用,乃至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做有意义的探讨。
其他文献
随着卫星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通信卫星越来越多地受到地面发射源的干扰,这些干扰严重影响了卫星的使用,给卫星广播、电视和通信等业务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严重损害了卫星运营商的利益,进而变相浪费无线电频谱资源,对无线电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卫星通信中面临的不同类型的电磁干扰,并对卫星通信系统中干扰排除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给出了对不同类型的卫星干扰源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措施及分析。最后给出
认知无线电可显著提高频谱利用率,已经成为无线通信领域新的研究热点。频谱感知技术是决定认知无线电能否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分析了物理层合作检测和MAC层自适应检测机制,仿真结果表明中继转发合作检测明显提高频谱检测性能和系统灵敏度,同时,MAC层自适应检测相对于传统的固定检测周期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检测成功率。
GSM-R通信系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铁路建设过程中应用、推广,成为高速铁路通信的不二选择,但该系统由于频段分配原因,易受到其他通信系统的电磁干扰。本论文根据包头至西安电动高速铁路通车前铁路通信基站周边电磁环境(在敏感频段内电磁场强度、干扰)的现场测试结果,对铁路通信系统GSM-R系统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中国铁路GSM-R系统的推广及应用给出电磁环境测试上的保证。
了解作战指挥所内电磁场强度的空间分布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测绘方法可以获得室内空间的电磁场强度分布图像。主要的工作思路是,首先将室内空间网格离散化,获得需要测试的面元,其次测试每一面元中心的电磁场强度,以该数据作为面元上的平均场强数据,最后通过MATLAB软件拟合,平均插值后得到室内空间的电磁环境强度分布图像。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现实可行性。
本文对INSEAD商学院与世界经济论坛共同挺出的网络化准备指数(NRI)进行了初步探讨,先介绍了NRI的概念和意义,然后对2008-2009年度评估结果作了初步分析。目的在于引起更多有识之士的兴趣,对NRI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信息化高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带来的经济浪潮的冲击,只有大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才能在经济一体化大潮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信息化核心的电信业,在“两化”融合中更应起到龙头作用。本文在阐述“两化”的背景和“两化”的概念的基础上,并进一步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大力发展服务创新。服务创新又包括服务范围与服务性质两方面,本文分别列举和总结了这两方
本文在研究电信产品的市场需求特征和高科技服务产品价值特征的基础上,首先提出基于价格和价值的需求模型,然后根据价值中枢原则建立基于价格管理周期的价值均衡模型,最后使用电信市场数据对所提出的需求模型进行验证,通过数值方法求得价值均衡方程的数值解,以此给出电信产品离散价格计划,为电信监管部门、电信行业企业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量化手段。
本文介绍了一种远程虚拟DCS监测画面实现方法,是在企业现有DCS监控系统的基础上,遵照OPC标准开发中间接口程序,实现了对OPC服务器的访问,通过Winsock组件的网络功能,在远程客户端有机重构监控界面。以低成本解决了数据管理中的瓶颈,实现了过程数据的远程监测。
本文在地震对通信管线基础设施的灾害影响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地震灾害对通信管线基础设施的造成的损坏,分析了造成通信管线基础设施破坏的原因,以及对现有标准规范的分析,探讨通信管线基础设施建设在执行规范的具体应用。
干线40Gb/s波分的规模应用已经开始,本文从规划设计和应用的角度。对干线40Gb/s网络的规划提出了相关建议,并重点分析了40Gb/s系统工程设计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性能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