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战争体系对抗仿真研究

来源 :2009全国仿真技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ng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无处不在,我们正在被一个网络的世界包围着:航空网、公路网、铁路网、电力网、石油管网、电话网、Web 网、科研合作网、大脑神经网、Internet 网、谣言传播网……。不仅如此,军事上的作战体系也正在成长为一个由数十万、数百万乃至数千万个实体经射频等无线或光/电缆等有线连接组构而成的超大规模的复杂网络。发生于这样的两个复杂网络系统之间的大规模联合作战就是目前军事学术界所指称的体系对抗。对于这样的一种作战行为,由于对抗的各方体系已组构成为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网络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呈现涌现性,采用当今流行的微分方程模型对其进行描述异常困难。甚至于不可能完成。因而,如何对网络化战争体系对抗进行建模与仿真,揭示其行为发生、发展的演化规律,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作战仿真、实验研究最具挑战性的重大研究课题。以复杂网络、复杂系统理论、多 Agent与计算机仿真建模为基础,对体系对抗行为动力学进行研究:研究体系对抗各实体内部交互机制与体系整体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研究体系对抗发生时,体系的不同拓扑结构、不同节点配比、不同节点之间不同连接方式将如何影响、改变对抗体系的演化行为、过程和结局,进而对两大敌对体系发生大规模体系对抗的行为机理、相互作用机制与演化规律、制约体系能力生成的主要约束条件、体系崩溃与体系修复的临界条件、体系破击(瘫痪)与体系防御的主要途径与方法等进行系统的探索性研究,最终力求形成对于网络化战争体系对抗行为动力学过程、机理与规律的科学认知。
其他文献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聚吡咯和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合物为功能成分,环氧树脂为成膜物质,制备防腐涂料,研究了其对不同类型钢的防腐性能,并考察了功能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对涂料防腐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吡咯含量为5%(质量分数,下同)时涂层对2205双相不锈钢的防腐性能较好,共聚物含量为5%时对低碳钢A3的防腐性能较好,其腐蚀电位分别提升1.274和0.268V。
研究了在含有0.5mmol/L硝酸铅的室温离子液体BMlMBF4中金属铅的电沉积。实验表明,在电流密度0.25~1.0mA/cm2范围内,铜基体和铝基体上均可形成由金属团簇铅构成的光滑金属镀层。利用SEM观察了镀层形貌,XRD研究了镀层组分。
选用基体平均粒径为68μm的铝粉,增强相为SiC颗粒,粒径分为5、7、14μm,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研究了增强相粒径及含量对SiCp/Al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增强相粒径不变,随着增强相含量的增加,SiCp/Al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在减小;增强相体积含量15%的SiCp/Al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好于增强相体积含量20%的SiCp/Al复合材料
采用分相法研究了微封装法制备聚苯乙烯空心微球W1/O乳液的稳定性。实验测定了多种因素对W1/O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发现乳化速度和乳化时间对乳液的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基本上没有影响;油相中聚苯乙烯浓度、乳化剂质量分数和水油相质量比对乳液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提高油相中聚苯乙烯浓度、乳化剂质量分数和降低水油相质量比都可以显著提高W1/O乳液的稳定性,其中乳化剂质量分数对乳液
以纳米SiO2,OMMT,和纳米SiO2/OMMT等质量比的混合填料为增强组分,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填料以及不同的填充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纳米SiO2/OMMT为填料时,剥离的OMMT片层与纳米SiO2的协同增强作用使得PMMA达到同时增强与增韧。当纳米SiO2/OMMT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和0.5%时,复合材料
通过对铝试样在硫酸中恒流阳极氧化过程研究发现,阳极氧化电位随着氧化时间出现典型的非连续型电化学振荡现象,通过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方程分析,表明氧化电位的非连续型电化学振荡的现象是反应体系状态、界面微分充电电容、传质过程和电极表面状态等因素共同耦合而诱发的结果,并且阳极氧化膜的形成过程可能存在着氧化膜的生成、击穿、溶解和成孔4个阶段,提出了阳极氧化膜的生成-击穿-溶解-成孔机理模型。
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成功制备了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三元疏水缔合共聚物(HAPAM)。考察了引发温度、单体浓度、表面活性剂含量、疏水单体含量、单体配比以及引发剂浓度对共聚物表观粘度的影响,利用FTIR光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用RF-5301型荧光分光光度仪研究证实了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缔合行为。同时采用Brukerfiled流变仅对
深入研究人体负荷行走的内在规律和生物力学原理,对许多与人体负荷行走相关的器件及装置的研制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基于逆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人体负荷行走的动力学模型,此模型以人体的基本参数、人体负荷实验时的各标志点运动坐标以及地面反作用力数据作为输入信息,计算出所需的人体下肢各环节的动力学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负荷和速度对行走步态参数的影响,为建立中国人的负荷行走数据库做出了必要的准备。
在UG环境下建立的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模型为研究对象,在ADAMS/viow模块下对其添加约束和驱动后,进行动力学仿真。在给定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各执行机构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驱动负载平台实现六个自由度的运动,并通过AD-AMS/Postprocessor模块对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上下铰链的约束力和执行机构的驱动力进行求解,同时得到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避免了大量的数学计算和计算机语言的编程工作,通过C
为了给地震救援队员和指挥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真实、高效的训练环境,利用仿真手段对地震灾害过程再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营造具有沉浸感的训练环境,构建了针对虚拟训练系统。首先简要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然后介绍了虚拟训练系统的构成原理和涉及的关键技术,最后是系统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