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散沉积海床变形位移与破坏过程现场监测技术

来源 :我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高技术发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pine15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河入海河口三角洲主要由粉砂淤泥质构成,由于快速沉积作用以及粉砂淤泥质沉积物的排水固结缓慢,所以三角洲土体很不稳定.在极端海况时的大风暴浪及地震作用下,经常发生海底滑坡、塌陷、沉积物流动等海底不稳定灾害情况.大河三角洲经常是油气产区和港口分布区,海底沉积物的变形位移破坏将对油气生产设备和港口设施造成严重危害.所以对极端海况下松散沉积海床破坏过程现场监测技术研究,对保障油气开采活动及码头的安全稳定正常运营具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旋转导向、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均是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钻井新技术,国外商业化应用的三大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已在海洋及陆上复杂油气藏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结合日益成熟的随钻测井技术,地质导向钻井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和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并将这两大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井眼轨迹以最优曲线在油藏中钻进达到用钻井方法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是本研究要解决的
定位技术是近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海上油田工程安全保障的必要支撑技术.目前,近海定位主要采用差分GPS技术,受差分GPS本身的技术限制,差分GPS只能提供米级的定位精度,而且,离差分基站越远,定位精度越低.本项研究中,将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提出建立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海洋定位服务系统的思想和研究定位服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为海上(近海、远洋)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打破国外商用公司垄断市场的局
压制多次波一直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除了反褶积和滤波等常用的技术外,近年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压制多次波的处理技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分两步走:首先预测多次波,然后从原始地震数据中去除预测的多次波.利用反馈模型和共聚焦点(CFP)技术压制多次波就是新出现的压制多次波方法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研究热点.这种方法以波动方程、射线理论和WRW模型为基础,在Berkhout的"反馈模型"理论和共聚焦
在国内外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开发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提出了渤海稠油油藏适度出砂开发生产的思路.疏松砂岩常规稠油油田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能的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地层条件进行油藏工程、完井方式、井筒携砂以及地面处理技术的整体设计.通过分析国外油田的技术现状和应用情况,结合渤海常规稠油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开发生产实际,论述了利用适度出砂生产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关键和途径,包括目标油藏的筛选、出砂对油藏的改善
复合驱是目前能最大限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技术,但应用到渤海油田提高采收率之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驱技术设想:油/水界面张力只需达到10-2mN/m或更高,同时能动、协同地修饰水/岩石、油/岩石界面张力来有效活化残余油,并使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协同增效的研究新思路,降低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技术要求,研制开发出系列界面协同修饰剂和能与表面活性剂协同增效的的新型聚合物,形成新型、高效
本文叙述了近海海域综合油气化探新技术发展及其在我国南海海域应用的一些新进展.内容侧重于提高海洋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效率,提高勘探的经济效益;并论及为解决新世纪的油气资源的需求与战略性储备问题创造条件.新的油气综合化探技术主要是:①选取地球化学性质稳定的低环芳香族BTEX示踪,多环芳香族(PAH)示性,提高化探标识物对勘探环境的适应性;②发展新的海洋油气勘查工程采样方法,并提高勘测手段的灵敏度、精确度;
本文介绍了目前海洋平台结构检测与寿命预测的方法,研究海洋平台结构的强度、刚度、疲劳、嵌固点等涉及平台整体安全的因素在平台振动特征参数中的反映.研制平台结构振动检测仪,利用该设备分析海洋平台整体安全的因素在平台振动特征参数中的反映,开发配套解释软件及传感器布设与定位工艺技术,通过检测平台多点振动及软件分析预测海洋平台剩余使用寿命.其中技术难点:超低频绝对振动位移测量传感器的研制、海洋平台振动解释软件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是通过发现由地下深部油气藏中的烃类微渗漏引起的地球化学异常来寻找矿产资源的直接勘探方法.海上化探工作特别需要高水平的现场探测手段.在充分继承"九五"、"十五"863地球化学快速探查技术研制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以前存在的问题,集成现有海上水域海底摄象技术和海底定位技术进行提出了,研发由适合于深水的柔性结构振动式海底原状取心装置和适合与低水和沉积物的高精度多参数地球化学指标测试技术组成的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和海底沉积物类型多参量判识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海底沉积物并行式电阻率探测方法,通过对该设备的研制和开发,可以定量了解海底不同深度沉积物的视电阻率、孔隙度等物理参数赋值及其变化规律,弥补传统的声学探测方法和地质取样技术在近海海洋工程勘查或浅层气、古河道等埋藏灾害地质因素评价中的不足,为海洋工程安全保障提供定量依据.
黄河三角洲浅海存在大量底坡块体运动现象,给近海平台、管线造成重大隐患,拟进行高悬沙浅海大规模底质运动及工程灾害预测技术研究.本文介绍了该项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技术难点、预期达到的技术水平、技术指标和主要创新点,并简述了该项技术研究对产业发展意义.该项目主要研究海底层化硬结壳运移与破坏机制,研究海底刺穿体的成因与防治技术,模拟海水底层异重对底质运移的动力作用,完成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