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戒毒人员心理行特点浅谈个别教育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国家禁毒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725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戒毒人员的心理行为特点,对戒毒人员的个别教育转化工作,应重点注意拉近感情距离,奠定教育转化基础、满足合理需求,创造教育转化条件、讲究方式方法,促进教育转化形成。
其他文献
通过剖析衡阳雁峰街道社区戒毒探索经验做法的实例,提出突出事责主体,强化“事前防”措施实施力度、落实措施管束,增强“事前防”环境氛围的高压态势、派生服务职能,构建“事前防”环境净化条件措施。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强戒人员)在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后需要进行由监管式向开放式转变的再社会化,如何促使强戒人员与社会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恢复和增强强戒人员的生活信念和社会功能,实现强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的目的,这既是强戒人员、家庭和社会的期望,也是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管理、教育矫治的重点.本课题围绕强戒人员再社会化这一主题,立足于"361"戒毒模式,针对强戒人员的习性,不断丰富和完善强制隔离戒毒模
本文以甘肃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为研究对象戒毒人员,通过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个人访谈、问卷调查、90项症状清单(SCL90)人格测试以及对照分析按摩前后血压、心肺、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脑电图等项目的检测报告等方式,深入研究分析了中医按摩方法在强制隔离戒毒各个阶段的实践应用,从而为中医按摩戒毒效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为其今后广泛深入推广奠定的基础.
本文从社区戒毒康复机制相关概念的辨析入手,在总结目前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中山市购买禁毒社工服务的实践对社区戒毒康复机制进行探索研究.
社区戒毒作为一项新型的戒毒措施,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打禁毒人民战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但现阶段全国都在探索社区戒毒工作该如何开展,因此需整理出一套务实有效的方案让社区戒毒工作"人性化","本土化","专业化".作者提出了与社区戒毒人员家属建立合作关系、在工作中接洽戒毒人员及签订戒毒协议、创新管理模式,管理已签订戒毒协议的人员、让戒毒人员认知美沙酮的戒毒可行性措施。
笔者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已工作了七年,通过采取面谈、观察、心理测验等形式,对我所收拘收治的吸食新型毒品导致精神障碍戒毒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管理教育工作现状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对这类人员开展管理教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双毒家庭指的是家庭成员中有2人以上(含2人)的成员系吸毒人员,且同时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正在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戒毒的家庭.笔者认为,解决好未涉毒家庭成员的管理、双毒家庭资产管理、戒毒人员戒毒措施的选择使用、戒毒人员之间的康复与治疗四大关键节点,会提升戒毒人员的戒治积极性,促进戒毒人员长期保持操守,也会促进未涉毒家庭成员的健康发展。
强制隔离戒毒所探索高血压临床路径,以时间为横轴,以治疗、检验、饮食、活动、护理、健康教育、流转记录、诊断评估等为纵轴,提供了有序有效有比照的戒毒医疗服务。对于戒毒场所的医务工作者,患者是最好的学习素材。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耐心细致及时准确规范处置病情。治疗效果反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必须认真总结分析,不断完善提高。真心关爱病人,注重身心同治,消除对立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措施
本文对四十岁以下在所男性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实证研究,从吸毒者第一次吸毒和吸毒的初始状态进行原因分析,对这类人员吸食毒品的来源、种类、吸食途径、政府精准禁毒的措施提出对策建议.
合成毒品的低成本、易获得、兴奋效果迎合了少数人群放纵自我、追求刺激的心理需求,而吸食合成毒品对大脑的严重毒副作用,决定了这一群体中精神障碍患者比例畸高.榕城所联合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专家团队,深入分析精神障碍戒毒人员的特点,从精神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维度开展对这一特殊群体管控模式的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戒治方案,初步构建了一套安全管控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