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毛麦金属转运蛋白基因Hv-FP3克隆及其功能初步分析

来源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ccxx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粉病是小麦重要的病害之一,小麦近缘物种簇毛麦表现高抗白粉病,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21.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利用基因芯片杂交结合cDNA文库筛选在簇毛麦中克隆了一个编码E3连接酶的基因Hv CMPG,证明该基因在抗白粉病中发挥重要的正调控作用.为了进一步阐明簇毛麦抗白粉病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在构建簇毛麦酵母双杂交文库的基础上,通过筛选发现一个与Hv CMPG互作的金属转运蛋白基因,并在簇毛麦中克隆获得该基因全长,命名为Hv-FP3(已申请专利,专利申请号:201210574738X).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白粉菌诱导的簇毛麦叶片中上调表达,并且其表达受ET诱导上调;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基因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上;瞬间表达结果表明,在扬麦158叶片中超量表达Hv-FP3后,白粉菌的吸器指数明显下降;转基因结果表明,在中感小麦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扬麦158中,过量表达Hv-FP3的转基因植株高抗高抗小麦白粉病.综合上述结果,Hv-FP3基因参与簇毛麦的白粉病反应,并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就住院病案质量管理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医疗纠纷隐患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思考如何加强病案质量管理以消除其隐患.方法:提出建设性措施,加强法制教育,确保医疗安全;狠抓病历书写质量,落实病历书写制度.结果:完善病案管理制度,加强病案管理工作;强化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结论: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严格执行医疗法规和医院医疗工作规章制度,建立防范医疗纠纷的安全意识.写好病案记录,
目的:加强病案质量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方法:将病案质量分为内涵与非内涵质量并确定二者的范畴.然后,采用抽样检查的方法将改进前后的出院病案,主要从非内涵质量上来梳理存在的缺陷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内涵病案质量的改进工作成效显著,提升了病案的整体质量,有效保障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结论:病历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强化病历书写非内涵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中P05-P08是与妊娠期长短和胎儿生长有关的疾患,根据胎龄和出生体重对新生儿出生异常做了详细的划分.本文就胎龄和出生体重异常新生儿的ICD-10编码做简要分析.新生儿期虽只有28天,但解剖生理特点最为突出,生理功能特异性强且较脆弱,易出现功能不全,甚至导致严重疾病和死亡.胎龄和出生体重是反映新生儿成熟程度和新生儿健康的重要指标,两者密切相关但又不能等同.早
目的:探讨如何对"植物状态"的临床诊断正确地进行国际疾病分类.方法:分析"植物状态"的临床诊断,比较目前对此诊断的国际疾病分类的编码趋向.结果:植物状态应编码在G93.8脑其他特指的疾患,需要时,使用附加外因编码(第20章)标明原因.去皮质状态(综合征)和运动不能性缄默的编码方法同植物状态.结论”在日常的编码工作中,不仅要熟悉编码工具书、掌握编码规则,还应该结合临床实践,明确概念,主动钻研业务知识
了解杂种后代基因纯合的程度可以有效提高育种中选择的把握度和预测性.根据两个亲本的基因型,预测杂交组合后代基因型的纯合程度或比例很有要意义.根据遗传图谱、两个亲本等位基因的差异和连锁遗传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应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具有各同源染色体上3对连锁基因的杂交组合后代基因型纯合程度的预测模型和数学期望.研究结果表明,杂种后代基因型的纯合程度和比例是可以遗传的,其中自交后代某一世代的基因纯合率
In order to find a way to promote the rate of carbon flux and further improve photosynthetic rate in rice (Oryza sativa L.).Two CO2-transporting and fixing relevant genes ictB and FBP/SBPase derived f
野牦牛属高寒地区的特有物种,是我国最珍贵的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之一,动物线粒体基因组(mtDNA)具有进化速率快、多态性丰富、无重组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动物起源、演化和分类,以及群体遗传结构、亲缘关系等研究.本研究对野牦牛mtDNA进行全序列测定和结构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家牦牛、普通牛、瘤牛、美洲野牛等的相应序列分析研究了其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1)野牦牛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大小为16322
油菜黄籽性状由于较好的营养和加工品质而成为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而苯丙烷-类黄酮途径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终产物会影响油菜品质,同时也与种皮色泽差异的形成密切相关.本研究分别以黄籽亲本GH06和黑籽亲本中油821不同发育期的种子及种皮为材料,采用TBO组织化学染色的细胞学观察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种皮中色素的主要累积部位是种皮栅栏层和色素层,原花色素累多酚物质黄黑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酚类及其衍生物的HPLC
近年来,随着现代基因操纵技术的完善及基因组测序计划的推进,针对植物基因组特定基因(或区域)进行"基因组定向修饰"(GT),逐渐成为可能.通过对基因组特定区域进行精确定向修饰:一方面可以针对目标序列进行定向敲除,获得突变材料,对目标基因功能进行明确鉴定;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目标序列的定向置换或定向整合,将外源基因随机导入造成的表达及遗传的不确定性降至最低.本研究基于Golden Gate的高效TALEN
为研究油菜种子次生休眠特性的分子机制,本文对一个油菜强次生休眠品种在次生休眠诱导前(CK)和诱导后(SD)的种子转录组进行了RNA-seq分析.2个样品测序的有效数据均超过4G,从头拼接获得314261个序列长度≥100bp的转录本,其中长序列转录本(>500bp)29740个.根据长序列转录本的功能注释信息,有1641个转录本可被分类到24种COG类群,有16515个转录本可被GO分类到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