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虫棉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管理与简化申请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八次代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yff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述了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安全评价中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重要性和申请政策依据,详细介绍了安全证书分类申请的方法,以便为转基因抗虫棉研发单位申报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提供指导,同时针对公告更迭造成的续申请规定衔接不畅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地膜覆盖能提高土壤温度, 保持土壤水分, 抑制膜下杂草生长, 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增产增收效果,在棉田中广泛使用,但是普通地膜自然降解周期长,给生产环境带来了大量“白色污染”。在目前农业生产中,高效、环保作为主要生产理念而备受关注,推广应用可降解地膜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本研究目的:(1)降解功能地膜自身降解性能(降解速度),(2)降解功能地膜大田应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降解功能地膜大田应用中对
以长江流域推广应用的8个棉花品种为材料,探讨了品种间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8个品种间氮素回收利用效率(RE)差异较大,变化幅度在29.0%-48.2%。对不同品种RE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以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回收利用效率高效型;类型Ⅱ,回收利用效率中效型;类型Ⅲ,回收利用效率低效型。8个品种氮素子棉生产(NUEsp)差异也较大,其中泗棉3号和科棉6号较高,分别为20.6
通过对3个转基因抗虫棉设置3.75万株·hm-2、3.0万株·hm-2和2.25万株·hm-2三个密度,整枝和留2叶枝两种整枝处理模式,研究了栽培密度及整枝处理对3个转基抗虫棉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整枝方式对3个品种的棉纤维麦克隆值影响一致,在低密度下的麦克隆值最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麦克隆值减小;对其它的纤维品质影响各不相同。冀杂6268在3.75万株·hm-2密度、留2叶枝栽培模式
用钾低效型棉花品种K1分别与钾高效型品种K2、K3、K4、K5进行互相嫁接,以各品种的自身嫁接为对照,研究缺钾条件下棉花根系与地上部的互作。结果显示,以缺钾症状和产量水平为衡量标准,棉花根系和地上部存在不同类型的互作。
通过对2009—2010年试验,2010—2011年示范调查结果的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棉花精量播种技术以精量播种1+2模式,施纯N270.0 kg·hm-2、P2O5 162.0 kg·hm-2、K2O 108.0kg·hm-2,5叶期开始进行4次化控为最佳栽培措施,可新增经济效益3896.70元·hm-2,达到了节本、增产、增效之目的。
借助于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资助,本文设计了开棉27种植密度试验,探讨种植密度对开棉27产量的影响。结果认为:种植密度对棉花的株高有一定的影响,株高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密度对单株果枝数影响不大,对单株结铃数影响最大,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结铃数逐渐减少;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铃重呈逐渐减轻的趋势;衣分的影响不明显;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子棉产量、皮棉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并且差异显著。
主要针对棉花品种豫杂35做了研究,鉴于在持续低温阴雨的前提下,该品种仍能够表现出较好的生长势头,文章对豫杂35的基本特性和产量表现做了介绍,并详细叙述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09—2011年开展了“杂交棉花新品种惠杂一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惠杂一号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措施的优化组合为:密度4.2万株·hm-2,追肥量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每株摘早蕾4个。2)惠杂一号比较适宜密植,栽培密度应适当高于鲁棉研15号、鲁RH-1、W8225等杂交棉良种。3)惠杂一号后发性较强,在地膜覆盖栽培条
鉴于银兴棉8号具有出苗好,生长稳健,增产潜力大,早熟不早衰等特点,文章对其育种过程、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做了介绍的基础上,针对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做了详细论述。
山东农兴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开展院、校、企合作、引进科技人才、制种技术研究、销售网络创新,启动科技开发项目创新,实施了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运作,推进了棉花良种生产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