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放射性肠损伤见于核辐射突发事件,也是腹部和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并发症之一,目前其治疗多采用综合疗法,相关药物多无针对性及特异性,且疗效欠佳,因此对于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治疗靶点和药物的发现十分重要。放射导致细胞凋亡是放射性肠损伤形成的重要机制,阻断或减少凋亡的发生可望成为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有效防治靶点。小肠隐窝干细胞对电离辐射十分敏感,在照射后肠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 Like Peptide-2,GLP-2)和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联合应用、GLP-2和caspase-3激动剂PAC-1联合应用,探讨其对于照射所致小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GLP-2组、GLP-2联合PAC-1(P组)和GLP-2联合Ac-DEVD-CHO组(D组)共5组,采用60Coγ射线全腹部单次15 Gy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模型,照射后立即给药。于照射后1 d、3 d、5 d和14 d处死取材,透射电镜观察空肠超微结构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空肠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空肠组织Bmil-1表达变化,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①空肠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对照组示正常结构,照射后第3天,与C组比,R组大鼠空肠病变主要表现为柱状细胞核染色质凝集浓缩边移,线粒体肿胀、空泡、嵴断裂,微绒毛断裂,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D组发生凋亡性改变的细胞较R组少。②空肠组织中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结果:照射后第1~5天,与C组比,R组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与R组比,P组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D组细胞凋亡数明显降低。照射后第14天,R组、G组、P组和D组与C组比较均无差异。③空肠组织中Bmi-1表达变化:照射后第1天、3天、5天,与C组比,R组空肠组织中Bmi-1表达显著降低;与R组比,G和D组Bmi-1表达显著升高,P组无差异。照射后第14天,与C组比,R组、G组和P组和D组Bmi-1表达均无差异。结论:GLP-2和Ac-DEVD-CHO联合应用减轻放射所致小肠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