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洛西林钠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来源 :第二届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f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洛西林属于第三代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据报道,美洛西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日本为4.1%,欧洲为9%,其中皮疹1.9%、药物热1.2%、腹泻0.7%、恶心O.3%、ALT升高3.6%、AST升高2.6%、嗜酸性细胞增多2.2%。本文通过医药数据库检索发现,美洛西林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大疱型表皮松解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低血钾、心律失常、出血性膀胱炎、生殖器水肿、排尿困难和药物热等。2例在美洛西林皮肤试验的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其中1例抢救无效死亡。一旦出现美洛西林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就应该认真对待,积极处理。一般来讲,只要处理及时,方法正确,美洛西林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不会导致严重后果。
其他文献
1例45岁颈椎间盘(C4-5)脱出术后,脊髓损伤(颈3-6),肺部感染患者,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后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经过停药,抗过敏治疗20多天后好转。
分析报告某医院2009年6月至9月收治的使用克林霉素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4个病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提示临床应注意合理使用克林霉素,防治严重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发病率甚高,现代医学尚无疗效确切的保肝药物,运用中医复方对本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探讨中医复方在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方面的辩治规律,阐明常用方剂的主要配伍思路和方法,为中医临床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提供借鉴。首先通过收集整理古今中医文献,结合现代医学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研究成果,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中医复方治疗本病的组方配伍规律,分析了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病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预处理时急性毒鼠强(TET)中毒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GSH预处理组,每组10只。通过毒鼠强灌胃染毒大鼠制备动物实验模型,染毒前30 min对照组和GSH预处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GSH(1000 mg/kg)腹腔注射。观察各组大鼠的死亡率,肝、肾功能和组织细胞病理学改变,肝肾细胞凋亡水平。结果:GSH预处理能明显降低急性毒鼠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2008年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寻求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方法。方法:以2008年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用量为原始数据,采用ABC分析法进行分类、统计、排序、分析;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值分析法,比较同类药物中不同品种的消耗情况以及费用。结果:2008年使用抗菌药物总计70余种,A类药品有13种,B类药品有12种,C类药品有4
目的:调查分析骨科病房3年来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属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骨科病房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葡萄球菌属的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间,骨科病房共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株数为850株,其中共分离葡萄球菌属共405株,其中凝固醇阴性葡萄球2茵(CNS)共275株,分离率最高,占到细菌分离总数的32.35%;金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诊疗中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能够更加规范急性心肌梗死中抗菌药物使用。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临床路径实施前后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临床路径实施前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大体相当,无明显变化。结论:临床路径的实行,单病种的管理使并没影响到临床医师抗菌药物选择权,但规范的临床路径,可使医生更加趋向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同用法治疗急性上尿路感染的安全性,为临床选择该药的用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观察和对比左氧氟沙星每日1次(qd)和每日2次(bid)用法治疗急性上尿路感染时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发生率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左氧氟沙星bid和qd治疗急性上尿路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87%和51.61%(P<<0.05),主要是胃肠道、中枢系统的反应,老年患者发生率
目的:分析我院临床各科室病原菌感染现状及微生物耐药性。方法:对2009年我院临床科室送检病原菌培养标本,采用Vitek-ATB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细菌送检培养标本以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与软组织、血液(前4位)等标本为主,其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2.7%、19.7%、19.4%、12.5%。排列前4位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
目的:探讨奈替米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方法对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37例奈替米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原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奈替米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与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有关,可发生于用药后各个时段;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黏膜的损害,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