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力学与天文地球动力学的区别与联系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hou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力学与天文地球动力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二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本文就两者的区别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利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CDSN)的44个台站及IRIS23个国外台站的大量面波资料,从中选取震级大于5.0、噪音小、面波波形清晰、频散特征明显的长周期三分量记录3300多条,
为揭示松潘地块-西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构造属性及其横向变化,为该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中石化公司资助下,本文开展了“松潘地块北缘岩石
会议
A feasible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millimeter-wave conical array and optimizing low cross-polarization is proposed.Starting from the far-field superposition pri
SKS是一种穿过地球内核在核幔边界转换而成的剪切波,根据SKS分裂特性的分析,可以发现地球深部构造上的动力学信息.本文使用的资料是由多个台网的台站记录组成的.中国国家数字
会议
热岩石圈界面是地球内部一个重要的构造和物理界面,地热学将它定义为以传导为其根本热传递方式的地球固体外层与以热对流为特征热传递方式的下伏软流层之间的分界面.地球科学
会议
西北太平洋俯冲带是研究俯冲海洋板块与上地幔间断面之间相互作用的理想区域,在俯冲带的边缘地区,俯冲到地幔的冷物质会导致上地幔410km和660km不连续间断面的深度的变化.660
岩石圈岩石在相应温度压力状态下的流变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在实际确定岩石圈流变一维性质的时候,大多数作者都没有考虑摩擦滑动与脆性破裂机制的转换,而是直接考
本文研究的区域是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为经度60°E至140°E、纬度10°S至60°N范围内的区域.该区域内的地貌和地质构造以其复杂多样性而倍受研究者关注.同时,这种浅部的复杂
会议
接收函数是研究速度结构的一种有效手段,自Langston1979年提出来以后,不同的研究者将该方法进行了推广和发展,并用此方法研究了国内外许多地区的地壳及上地幔的速度结构和间
会议
本研究采用伪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WSM2003观测应力场水平最大应力取向和应力状态作为主要约束,对印度-澳大利亚的板内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印度和澳大利亚板块构造应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