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小麝鼩(Crocidura suaveolens)的代谢产热和体温调节特征

来源 :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五届全国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uangjia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小体形的哺乳动物的代谢产热和体温调节特征,本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测定了北小麝鼩在环境温度5-30℃下的代谢率,用TES红外线/K型热电偶温度计(TES-1327K)的热电偶测定其腋温代表体温,计算其热传导。指出,北小麝鼩的产热和体温调节特征为较高的BMR,略高的热传导率,体温稍低,较宽的热中性区。这些特征可能与该物种体型小、夜行性、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等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地法和样线法对春季羚牛与大熊猫的栖息地利用特征进行调查,在重点调查的三个样地中,有两个样地出现了空间替代,分别为石桥河区域和洪石坝区域,其主要表现是:大熊猫在1-3月份在上述两个区域较低海拔(2100m-2300m)的河谷竹林地带活动频繁,此时期,扭角羚主要活动在2000m以下,4-5月大熊猫的活动海拔逐渐升高,在原来大熊猫冬季活
通过对蒙古野驴食物选择的研究,可以大致地判断其适宜生境,为蒙古野驴的生境评价、迁地保护和管理对策的制定提供重要资料.指出,蒙古野驴为粗食偏中间采食者;对食物的选择与季节变化、食物营养质量、人类活动干扰有关,冬季蒙古野驴对假木贼的大量采食是受人类活动干扰被动选择的结果,也是其为满足能量需求而采取的一种适应对策.
2007年8-9月、2008年8-9月在西藏桑日马鹿地区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样品收集,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对马鹿西藏亚种(Cervus elaphus wallichi)青草期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西藏马鹿共采食11科16属23种植物。菊科(29.33%)、莎草科(19.78%)等构成西藏马鹿的主要食物,其比例占到可识别植物碎片的75.43%;紫草科(8.03%)、杨柳科(5.94
为研究亚洲象对当地乔木的影响模式,本文在勐养自然保护区野象谷区域,沿象群频繁利用的路径,记录两侧5米内被大象破坏的乔木的种类、基径(D1≤3cm;3<D2≤8cm;8<D3≤23cm;D4>23cm)、高度、影响类型(1,主干折断;2,侧枝损失;3,推倒或连根拔起;4,剥皮)、影响程度(1,<10%;2,10%-50%;3,>50%)和存活情况等.研究表明:亚洲象通过取食、踩踏等活动对身边的植物产
充分了解大熊猫生境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对有效保护大熊猫非常重要。绘制生境图即是野生动物生境评价和监测的一个有效方式,也是一个必要步骤。新发展起来的人工智能方法包括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方法在模拟复杂系统中能够同时综合定性和定量信息,并可集成于GIS中,该方法有助于大熊猫复杂生境的制图及其评价。本研究首次为大熊猫生境评价建立了一个较全面综合的制图方法,将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和多类型数据全部集成在GIS环境下
为了提供有效的信息以便更好地保护、管理麝这一物种,利用线粒体控制区5端高变区582bp的序列变异,分析了来白四川马尔康、金凤山、米亚罗三个圈养林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在109个个体中,共发现94个变异位点,2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h=0.934,π=0.0453,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三个群体中,马尔康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h=0.836,π=0.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