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术语系统英译研究初探

来源 :中国翻译协会,中国辞书协会,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lcc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学术语系统的英译缺乏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整体状态有些混乱.一个术语往往会有多种译法,这是术语翻译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多种分歧现象.要很好地梳理分歧,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化,必须在术语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意识到英语文学四分法对于中国文学术语系统英译的不合理约束,以及中国文学系统在英译系统中的相对独立完整性,以利于尽可能按照中国文学术语自身的面貌展现中国文学的特征,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学和文化,更好地与世界进行交流。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回顾李照国(1996)、Wiseman (2004)以及WHOIST(2007)提出的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翻译原则,并指出各原则的优势与不足.术语的翻译过程是术语的二次形成过程.从术语学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术语形成的基本原则,本文指出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翻译应注意透明性、连贯性与简洁性.透明性、连贯性与简洁性三大原则可以更为有效地指导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翻译,衡量并选择现行中医药学英译名词术语.
本文通过对一个跨学科术语Interoperability一名多译的个案情况分析,说明术语学知识对于专业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Interoperability由于概念繁杂晦涩等因素,造成了术语混乱与定名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通过概念派结合词义派的方法,即以概念为先导结合词义搭配关系的方法,尝试提出了该术语概念的三个译名,目的是能够在中文中确定其词义及其相关概念.
"翻译等值"这一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翻译界,现在已成为很多界内人士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的指导思想之一.在这一概念框架下,涌现出了对"等值"中"值"的理解.如何做到"等值",站在学术高度研究"等值"的意义以及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课题.随着中国自身的全方位发展,以及继续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国外优秀作品或专业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其中也不乏国外经典法律文本,如
本文首先探讨了《新华新词语词典》中法律词目的误译,然后以此为引子,讨论了对双语辞书编纂者的要求.文章认为,双语辞书编纂者在从事辞书翻译时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然后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辞书学和翻译学知识.只有这样,双语辞书的翻译才能得到切实提高,双语辞书的总体质量才能得到真正保障.
本文对晚清以来State和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两术语的汉译历程进行了考察,发现迄今为止主流的汉译均存在失真问题,导致了文化传递的扭曲.本文认为应剖析误译的原因,分析原语的真义,克服靶语文化的干扰,纠正历史误译,拨误归真.本文对两术语的新译进行了探索,认为应将两术语的汉译改定为"邦"和"美利坚联合邦".
人文学科术语因其附带价值、情感、信念等诸多主观因素而解释多歧,难以取得共识.本文从术语的自身语言特点和命名问题方面解释了这一现象,提出对"理解"一词重新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术语应从语词、概念和定义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从而获得对本民族术语和外来术语的深入理解,以及避免因译名问题而产生的不必要的困扰。
作为术语翻译规范的最终执行者,术语翻译的主体身份理应受到重视.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对英汉术语翻译的主体身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术语翻译主体可行的四种积极决策模式.
通过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滋生的数万汉语新词语,笔者认为汉语辞书研究领域具有蓬勃发展的势头,而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新词语研究尚属一块处女地,在观念、运营、研发等方面存在滞后现象.笔者以实证手法自主研发的《汉蒙新词语诠释词典》(国家民委05MCBS01科研项目)为例,主张中国少数民族辞书领域人士应及时主动地将汉语斯词语进行母语化的翻译,并进行词义诠释、给出对应和规范,以此引导受众,这是民族文字学术界和出版
翻译难,科技翻译尤难,科技翻译难在术语.本文从一些实例出发,将术语翻译之难归结以下四个方面:理解之难、表达之难、译法之难和纠偏之难.其中,理解和表达之难关乎翻译过程本身,而译法和纠偏之难则与术语的规范有关.
语级术语称谓专业领域的专业概念,语表形式应简洁、紧凑,讲究韵律流畅、和谐,一般情况下汉语语级术语中不宜出现"的"字.因此,俄语语级术语汉译时,应采取"的"字删减译法及替换译法,使汉译语级术语更加符合汉语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