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正离子自由基堆积:一类新的自组装驱动力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112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单四硫富瓦烯和紫精正离子自由基的堆积非常弱,只能在固体或受限状态下才能被检测到,因此作为非共价键作用力不能应用于分子自组装研究。我们发现,把它们并入到预组织分子骨架1-5中,可以极大地促进其堆积作用,在水相和有机溶剂中,表观结合常数可以达到105-106M-1,可以有效驱动相应单体形成大环及2D和3D自组装网络结构[1-5]。
其他文献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硅酸亚铁锂因其原料价格便宜、易得、环境友好,比容量高(332 mA h/g),循环稳定性好等优势,使之成最具潜力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之一。然而,Li2FeSiO4的电子电导率低(10-14S cm-1)和离子扩散系数小(10-14cm2S-1),导致其高倍率条件下的性能较差,而材料在高倍率下的工作特性是决定其能否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极大制约了该材料在商业化的进一步的
目前,钴酸锂薄膜和钛酸锂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和脉冲激光沉积法,衬底通常为金属片或镀有金属膜层的硅片,如Pt、Si/Pt等。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法在FTO上成功制备了结晶良好的钴酸锂薄膜和钛酸锂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对上述薄膜进行了结构形貌测试,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充放电测试法评价了所制备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针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阳极催化剂在膜电极(MEA)中达不到常规电化学测试性能的现象,通过深入研究催化剂粒子表界面微观环境特性,理解MEA表界面微观环境中催化剂粒子对甲醇燃料氧化和氧还原反应的动力学行为,充分认识膜电极组成、界面微观环境结构、催化剂利用率、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效能表达的影响因素1-2.
由于高效,低温操作以及零污染排放等特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有前景的电动车替代电源。最近,丰田公司在美国正式推出了燃料电池汽车(Mirai)。然而,当前电极催化剂高昂的价格以及不稳定性仍然阻碍着燃料电池汽车的进一步市场推广。
富锂锰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LLMO)具有电化学容量高(>250 mAh/g),工作电压高,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特点。然而,LLMO正极材料也存在倍率容量低、循环性能差等缺点。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文以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LLMO正极材料,并对其进行表面包覆改性研究。
硅橡胶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如耐高低温,耐化学腐蚀等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当被用于核电站等一些存在高能辐射的极端特殊环境时,硅橡胶的性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劣化。
The influence of the amount of pseudo-boehmite binder on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dealuminated mordenite(MOR)catalyst for Friedel-Crafts alkylation was investigated.Solid-state 27Al MAS NMR spectro
親自動手做分子的實體模型,以顯示分子內原子與鍵結的空間排列,對於化學教育與研究是極其重要的.在這個報告中,我們將介紹一種以鍵結為基礎的分子實體模型,利用傳統工藝中的串珠方法,可以建構出奈米世界中各種可能的分子與結構,串珠中所使用的珠子代表價電子對,價電子對與原子核的正電吸引及其彼此間的排斥,決定了分子在三度空間的的結構與形狀,因此進行分子的串珠模型建構,相當於是在進行一個分子類比計算,僅用珠子與魚
会议
本文通过 CuACC 反应设计合成了系列二苯砜多链形分子,从中发现了双连续立方相(CubV/Ia3d),六方柱相(Colhex/P6mm)-胶束立方相(CubI/Pm3n,甚至准晶液晶相等复杂 3D 结构(Scheme 1)。这类复杂的三维结构十分稀少, 它们在药物传输,离子运输开关及分子光电子研究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
本工作采用共沉淀法将具有聚集诱导荧光特性的尼氟灭酸化合物(简写NFC)与链式表面活性剂庚烷磺酸钠(HPS)以不同的初始摩尔量比共插层于二维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层间,得到有机-无机复合材料NFC-HPS/LDHs.进一步优化了该类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质,并发现在NFC的初始添加比例为5%时,不仅具有最大荧光发射,且该复合粉体经过研磨后,荧光发射光谱发生了近16 nm的蓝移;此外,薄膜化后的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