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本世纪的菌物科学

来源 :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re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5亿多年以前,一个微小的生命细胞在地球的荒野中诞生。它自我复制。它的后代们继续复制自我;就这样,随着遗传基因一代一代地变异和遗传,延续数十亿代.今天,每个生命体—人、植物、动物、菌物和细菌—都能从第一个微小的生命细胞找到自己的起源。迄今为止,地球上的生物大家族是我们在宇宙发现的唯一存在的生命及其多样性。它被称之为“生命原版”或生命1.0版。经过人工杂交和基因重组获得的新品种可被称之为“生命修订版”。用化学物质合成DNA;由DNA组成基因;再由基因形成基因组,最终在实验室获得全新的生物体分子系统的合成生物学成果,可被称之为“生命新版”或生命2.0版。 本文介绍了对生命原版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情况,阐述了本世纪菌物科学的发展趋势,指出根据国家需求和件,也可适当涉足合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为通过合成生物学途径进行最简单真核生物合成的可行性。生命科学的分支之一。
其他文献
根据赤潮监控区监测资料分析,在南海赤潮多发区,海水富营养化条件已经具备.因此气象、水文要素条件就成为赤潮暴发的重要启动因子,而天气环流的维持与变化决定了气象、水文要素因子的稳定与变化,再根据赤潮生物培养试验,从初期繁殖到后期的暴发性繁殖,直至达到赤潮生物密度,这一过程一般都需要4~5 d的时间.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近10年的赤潮发生个例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其生成前期的天气环流形势和水文气象要素,分析
多年来我国近海赤潮发生的频率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很大,给水产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着重分析近20多年来(1980—-2003年)南海海域发生的赤潮,系统比较南海四大区域(北部、东部、南部和西部海区)的赤潮藻种特点,结果表明,在南海不同海域以及不同的时间,赤潮的主要藻种也存在差异性。在北部海域,主要赤潮藻种是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在东部海域和南部海域是扁甲藻(P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现场采样分析,对2002年6月底至7月发生在南海西部(越南海域东南部)大规模赤潮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报道.该赤潮发生在湄公河口东北部,离岸约200 km处,持续大约6周,赤潮期间叶绿素a浓度最高达到4.5mg/m3.本次赤潮造成了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死亡率的大幅增加,其优势种是有害藻种haptophyte Phaeocystiscf.globosa.同期海表温度遥感影像显示出从海岸扩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竹醋液对7种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竹醋液对金针菇、杏鲍菇和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可达100%;在高浓度条件下,竹醋液对秀珍菇、黑木耳、香菇和灰树花菌丝体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在低浓度条件下对其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当前全球能源供应日益紧张,从国家能源和战略安全考虑,研究新型能源替代石油尤为迫切,而通过发酵生产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获得途径.本文以耐高温、耐高酒精度菌株GAZS005为材料,对马铃薯液体发酵产乙醇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对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一次一因素法,筛选出了马铃薯液体发酵产乙醇各因子(α-淀粉酶添加量、糖化酶添加量、发酵时间、酵母接种量、发酵液pH、氮源添加量等)的最佳用量。通过发
首次对福建省牙梳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共采集并鉴定大型真菌178种,分属4纲12目38科84属.区系分析表明,该保护区大型真菌属于我国华中和华南的真菌区系。
RNA干扰(RNAi)是由特定双链RNA (dsRNA)引发的转录后基因沉默,它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及植物、真菌和动物等真核生物中,能监控异常的或外源的遗传物质在机体内的水平,并调控基因的表达.RNA干扰技术不仅已开始应用在植物抗病毒育种、品种改良、功能基因组研究、代谢调控和雄性不育系培育等研究领域,而且应用于多种病原真菌致病基因的沉默控制研究中,在食用菌抗病毒菌株选育、品质与耐储性改良、无孢菌株选
冬虫夏草生药、其无性型(中华被毛孢)菌丝体及其各自提取物中的甘露醇含量用HPLC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样品用水进行超声提取,用Waters Sep-Pak Cartridges C18固相萃取小柱预处理,Hypersil C18色谱柱分析,50 mmol/L四乙基碘化铵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6 ml/min,柱温30℃, Gilson 132示差仪检测.结果得到甘露醇对照品的回归方程为:浓度(mg/
采用12条引物对茯苓27个栽培菌株或野生菌株进行ISSR指纹图谱分析,扩增出85条DNA带,其中多态性带64条,占总带数的75.29%,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1条带.聚类分析表明,在83%的相似水平上,27个菌株可分为六个大类.第一类包括Y1(宝山)、A9、ACCC50478、Z(z)、鄂1号、Z(1)、ACCC50864、DB、901、5.78、GZ、GD、云苓1号、茯苓3号、岳西、华中、茯苓2
采用原生质体爆破法从枝顶孢霉菌丝细胞中分离到了两种内生细菌,采用常规手段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分别为不动杆菌Epbas6菌株和地衣芽孢杆菌.球杆状细菌(不动杆菌)和杆状细菌(地衣芽孢杆菌)在分离物中的比例约为76:1.根据细菌16S rDNA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分别扩增4℃保藏6个月和12个月的枝顶孢霉分离物,发现保藏6个月的枝顶孢霉能扩增出两种细菌的保守序列,而保藏12个月的真菌只能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