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流变学指标关系的探讨

来源 :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暨吉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ney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流变学的指标研究,可作为动脉硬化闭塞症坏死期保守治疗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本文拟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动脉硬化闭塞症坏死期保守治疗的预后情况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免疫状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免疫功能异常在肝病发病机理中有重要的意义。sIL-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IFN-α(α干扰素)及炎前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与肝病的免疫病理损伤有重要关系、但系统研究炎症性细胞因子在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以及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还不多见。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全球最具威胁的病原体之一。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其中有超过3.5亿人发展为慢性感染者,而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慢性或急性乙型肝炎。我国约有8%~10%成年人为慢性 HBV感染者,其中慢性乙肝患者人数高达3000万。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其基因组为部分闭合双链环状DNA,全长约3.2kb。根据HBV全基因组序列大于8%的差异,HBV 可以分为A~H八个亚型。本研究
目的:探讨HBeAg导致假阳性原因的分析。方法:用ELISA法检测42份离心与不离心标本的HBeAg。结果:不离心标本的HBeAg单独阳性很高,离心标本无此情况。结论:假阳性与不离心有关,因全血中红细胞内有许多与HBeAg 有共同抗原颗粒物质,及过氧化酶,在用ELISA法检测过程中出现非特异性结合,及与底物发生反应,而造成假阳性,洗板不清,可能也是造成假阳性原因之一。故要求在做两对半时,单独HBe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与机体内外多种因素协同参与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感染性疾病,起病隐匿、慢性迁延、甚至硬化癌变是其病程特征。HCV相关肝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目前尚不确定,宿主免疫遗传因素,作为备受关注的病因之一,其作用大多因种族、地区不同而差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是介导炎症反应的关键分子,与HCV 肝病有关。宿主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影响血清及肝组织细胞因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与自体大隐静脉作为移植物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股浅动脉长段闭塞)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选择提供良好的根据。方法:对我院2004年11月~2011年4月应用动脉旁路术治疗下肢股胭动脉闭塞的100例患者共127条肢体进行回顾总结,根据替代血管不同分为两组,人工血管(ePTFE)组72例94条肢体,自体大隐静脉(SV)组28例33条,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症状缓解、术后并发症与旁路血管通畅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配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下肢小动脉闭塞的手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进行动脉内球囊扩张,然后进行高压氧治疗。结果:92例患者82例手术获得成功,有效率90%。术后经高压氧治疗,间歇性跛行距离、足趾坏死、静息痛都得到显著缓解。治疗前后皮温、经皮氧分压、踝肱指数、血液流变学都有显著改善。结论:球囊扩张配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糖尿病足坏疽溃疡是截肢致残主要原因。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溃疡,尤其是对于坏疽溃疡局部清创治疗,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较好疗效。
目的:沙格雷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40名患者按1:1随机进人沙格雷酯治疗组(20例)和西洛他唑对照组(20例)。沙格雷酯用量为300mg/d,对照组西洛他唑100 mg/d共2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其组间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的症状、体征、无痛行走距离、能耐受疼痛的最大行走距离和踝/肱血压指数(ABI)。结果:沙格雷酯治疗组主观症状明显改善,最大行走和无痛行走距离显著增加,ABI指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糖尿病患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目前,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均强调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早期的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对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腹主动脉瘤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以导致破裂,手术切除动脉瘤同时重建腹主动脉血流是行之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但手术死亡率很高。经血管腔内放置覆膜支架创伤小,并发症少,尤其对于一些高龄、有严重伴发症、预期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提供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