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锋生型强沙尘暴过程的动力诊断分析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wei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高空、地面的实况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华北中南部的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从动力、热力特别是锋生方面进行了详细诊断分析。研究表明:这次沙尘暴天气发生在高空为低涡后部西北气流、地面是冷锋的天气形势下:中低层的动力作用明显,当中低层的涡度、散度、垂直速度都达到了各自的极值时,锋面发展到最强,沙尘暴处于强烈的爆发阶段:密集位温区是锋生区,锋生引起河北中南部沙尘暴的爆发,沙尘暴发生在密集位温区偏暖侧,即锋生次级环流的上升支里;沙尘暴爆发区与锋生区基木吻合,锋生过程对沙尘暴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锋生主要发生在700hPa以下的边界层内。
其他文献
为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吉林省气象台短时临近预报科自2005年开始发布短时时效内的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警报,对所辖区域内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产生的灾害性天气,按灾害标准制定多种级别的预警信号,通过网络、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等多种手段,发送给省防汛、市防汛、电台、电视台、当地气象部门等等多家相关单位,在防灾、减灾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几年来受到广泛好评.2007年7月6日1
前期天气持续回暖,积累大量不稳定能量,垂直风切变、动力、热力及水汽条件都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分析这次过程地面、高空的温度、湿度、动能的扰动量,当过程影响前及影响期间,具有正温度扰动,过程影响后,具有负温度扰动,地面温度扰动明显大于高空各层的温度扰动,说明地面的热力作用大于高空的热力作用;扰动湿度场中,强对流天气发生区域各层的湿度小于周围环境的湿度扰动,这可能是出现雷雨大风的原因之一,各层的湿度
利用1949~2001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53年登陆我国并经过内陆湖泊热带气旋的特征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登陆过湖泊热带气旋在陆上维持时间长,登陆时强度较强;湖泊地带能延缓登陆TC强度的衰减,热带气旋经过内陆湖泊时大多表现为中心气压维持不变或增强,风速增大;长江中游地区是登陆过湖泊热带气旋消失数最多的位置。
综合分析发生在我国长江流域20世纪80和90年代的几次特大暴雨实例发现,江淮切变线和“湿度锋”并不是长江流域特大暴雨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高空的触发系统和低空的西南急流水汽输送带才是必要的条件。在不同的高低空系统配置情况下,形成特大暴雨的云团的尺度中α尺度、中尺度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低层“湿度锋”的强弱与暴雨云团的尺度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的线性关系。针对长江流域特大暴雨云团的以上特性,在参考暴雨云
本文利用NCEP每日4次1°×1°的最终分析资料final analyses对2007年8月2日郑州突发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热力参数和动力学诊断分析,并结合郑州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郑州这次暴雨处于高能量场中;由K指数、△θse及CAPE和CIN分析可以看出,暴雨发生前期蕴藏着较强的不稳定能量;涡度、散度和垂直速度的分布特征与这次暴雨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过程都维持着
本文利用螺旋度概念,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5号台风”海棠”登陆后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给河南省造成的区域性暴雨过程中螺旋度的分布及演变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台风倒槽暴雨发生在相对螺旋度大的环境场中,暴雨落在螺旋度大值轴附近偏向大值中心一侧,相对螺旋度值的变化大致反映了暴雨及其影响系统的强弱趋势:本次暴雨发生前和发生时,暴雨区上空对流层低层的局地螺旋度有大值中心形成并维持,面对
本文利用南阳、商丘和郑州三个观测站1992-2006a酸雨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15a来年际、季节变化特征;并初步尝试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进行酸雨空间变化特征分析。15a来酸雨发生频率、降水年均pH值和酸雨雨量与全年雨量比值随时间推移出现明显的年际和月份波动:1992-1995a间呈现减弱趋势1998-2006a间出现加强趋势,且在期末明显变强;酸雨频率1、8和12月出现高值,pH值在9
利用2005到2006年两年的衡水三个环境监测点的逐日逐时的监测资料对衡水的空气质量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在监测的三项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除2005年电机北厂为275天外,其余基本在300天以上。二氧化硫(SO2)为主要污染物的天数在40~88天。在观测时段内没有出现二氧化氮(NO2)为首要污染物的情况。衡水空气质量多为良,二级以上天数在300天以上。污染物浓度在白天
选用郑州市城郊7个代表站2006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逐日浓度监测资料,较为系统地统计分析了郑州市这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其中包括年、季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同时利用2001~2006年均浓度资料,用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趋势。
利用邯郸市区4个代表站2006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逐时监测资料和邯郸市观测站地面气象要素的逐时观测资料,较为系统的分析了邯郸主主要空气污染物-PM10的时空分布特征,PM10平均浓度采暖期明显火于非采暖期,年变化规律基本上与当地气候年变化规律相吻合,日变化规律为上午浓度最高,夜间次之,下午浓度最低,采暖期为双峰双谷型,非采暖期为一峰一谷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