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二萜醇酯类成分及其毒效关系研究进展与探讨

来源 :2006年江苏省博士生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医药创新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i25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分析归纳大戟属植物中二萜类成分的毒效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总结该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分布,并对该类成分的研究思路进行探讨,为大戟属药材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了数据挖掘基本概念、数据挖掘的过程步骤和及数据挖掘技术,重点介绍了数据挖掘在中药复方开发、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药提取分离过程优化、中药化学数据库、寻找新药先导化合物、中药计算机化学研究等中药领域的应用。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女贞子研究有较大进展,发现多种活性成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女贞子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阐述,包括保肝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氧化、抗衰老等,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女贞子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现代分子医学理念研究传统中药抗血管生成作用已成为开发中药抗肿瘤作用的新领域。本文从中药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调控过程阐述了中药抗血管生成的分子机理。并提出了中药抑制血管生成作用新的筛选标准。
目的:研究番荔枝内酯化合物desacetyluvaricin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设desacetyluvaricin不同浓度组,5-FU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24h、48h和72h,进行MTT比色实验和倒置相差显微镜细胞形态学观察;用流式细胞仪(FCM)研究各组肝癌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desacetyluvaricin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
目的:研究板蓝根中分离得到的两个新的鞘酯S1、S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两种新的鞘酯作为原料,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研究其对Hep G2、Hep 3B、BGC-823和A-549等四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并与五氟尿嘧啶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对比;结果:S1与S2对细胞Hep G2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18.87μg·mL-1和68.01μg·mL-1,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5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在体外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用100、200、400μg/ml花青素作用24h.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原花青素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以罗丹明123(Rh123)为细胞染色剂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变化;结果:400μg/ml原花青素作用细胞24h,双染检测结果表明,有44.86%的细胞出现早
目的:通过能够灵敏、准确测定大鼠尿液中豆腐果苷(对甲醛基苯-O-μ-D-吡喃阿洛糖苷)浓度的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HPLC-ESI-MS)的分析方法的建立,将其应用于灌胃给药后的大鼠尿粪中代谢物的研究.方法:应用正丁醇作为提取剂的液液萃取方法.色谱柱为Luna C18(150×2.00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500μM的氯化铵,梯度洗脱程序.四极杆质谱,负离子选择性离子检测方
本文对不同地区、不同生育期锁阳有效成分儿茶素、鞣质、熊果酸和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为制定锁阳药材质量标准和确定最佳采收期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不同地区、不同生育期锁阳鞣质、儿茶素和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无论野生的还是栽培锁阳不同生育期鞣质、儿茶素和多糖含量变化趋势是相同的,并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含量最高期在出土前期和出土期。以鞣质、儿茶素和多糖作为其有效成分,
中药的质量控制是近年来的一大研究热点,对保证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与有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牛膝的三个活性成分入手,对近20年来牛膝质量控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通过对标准,标准物质等概念的简述,并对我国建立中药质量标准的发展成果及国家促进中药质量发展但依然滞后的现状进行了描述。论证了中药质量标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其可以商品化,并受市场机制的调控,筛选了供求模型中的顾客价值供求模型,做为中药质量标准构建的理论基础。对顾客价值理论的背景,理论基础等做了简介,根据中药质t标准特性,构建顾客价值供求模型下中药质量标准,引入其他行业做实证研究,并以六味地黄丸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