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粳15机插秧生育动态指标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来源 :第12届全国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aaaq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粳15穗型大,高产稳产,作小麦茬塑盘育秧机插栽培,基本苗6.5~8.0万,10~11叶期够苗,高峰苗28万左右,成穗率75%左右,一生总叶片18张,播种至齐穗107天,全生育期159天。产量构成中有效穗20~22万/667m<2>,每穗总粒135粒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7克以上。高产精确栽培应抓好培育壮秧、大田沟系配套、整地平实、优化群体起点、精确定量施肥、科学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等。
其他文献
以迟熟中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硅肥水平对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基施硅肥0~450kg/hm2范围内,随着施硅量的增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先增后降,精米率、回复值有增加的趋势,整精米率显著增加,RVA谱曲线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峰值粘度时间呈下降的趋势,消减值则先下降然后上升。施硅对出糙率、透明度无明显影响。适量施硅可以降低垩白米率、垩
采用盆栽方式,以常规粳稻武运粳7号和杂交粳稻86优8号为材料,研究了基肥钾用量对水稻分蘗期植株钾素分布、分蘗发生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蘗期,植株不同器官含钾率逐渐下降,K/N逐渐上升,以叶鞘含钾率和K/N最高、变化数量最大;施钾提高了植株不同器官含钾率和K/N,以叶鞘增加量最多;不同叶位、鞘位含钾率从顶部到基部逐渐降低,施钾增加了各叶位、鞘位含钾率和K/N,以顶3鞘增加数量最高;分蘗
以宁粳2号为材料,通过塑盘穴播育秧,带土、带肥移栽,研究了起身肥对水稻分蘗的发生,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17天,基蘖肥水平相同条件下,起身肥处理(N-100%)群体茎蘖数比非起身肥处理(CK)每公顷高30万左右。有效分蘗临界叶龄期N-100%处理中>3叶龄分蘖比率显著高于CK。与CK相比,N-100%处理多施,5.55kgN/ha,而分蘖成穗率、有效穗数、氮素积累量、
通过不同地力农田“3417”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分析了试验农田的土壤养分,并以高地力为例,初步分析了不同施肥水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地力水稻施肥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的拟合,建立了相关模型,确定了项目区主要土壤类型(高砂土)水稻主推品种适宜的氮磷钾施肥配比,为因地力实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水稻根系对供应氮素的适应性变化与光合特性和光合产物分配之间的关系。在水培条件下,以两优培九和汕优63为材料,设置低氮N1(纯氮10mg L)、中氮N2(纯氮40mgL)和高氮N3(纯氮80mg L)3个氮处理,于分蘖期测定不同处理对根系形态、植株各组织光合产物含量。低氮下,水稻的最大根长、单株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总根数均较高。根干重和根冠比随供氮水平的升高而下降,单叶光合速率、叶面积和整
以14个粳稻品种为材料,设计5种氮肥用量,研究高肥环境下氮肥用量对粳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并比较不同产量、结实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穗数水平粳稻品种对氮肥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粳稻产量施氮肥的处理显著高于不施氮的NO,多数粳稻品种在施氮量为150-225kg/ha时产量最高;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施氮量超过225kg/ha时反而下降,而干粒重和结实率随施氮量的增加一直
为探讨不同水稻光呼吸特性与水稻氮效率之间的关系,试验在2005和2006年采用两类不同氮效率水稻6个品种(两优培九、汕优63、扬稻6号、珍汕97、武育粳3号和Ceysvonic)在盆栽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供试材料的氮效率、光呼吸特性以及乙醇酸氧化酶(GO)、谷胺酰胺合成酶(GS)活性。结果表明:(1)水稻叶片的光呼吸速率在抽穗期前后达到最高,而在生育后期则逐渐下降。相对光呼吸随生育期推延而逐渐升高,不
2003-2005年在太湖地区常熟市进行了不同施氮量、不同氮肥运筹以及不同施肥方式的一系列试验,系统研究了氮肥对水稻产量、品质以及氮素利用效率、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主要结果为:(1)太湖地区高产施氮模式为:苏香粳1号的适宜施氮量为200kg/ha~250kg/ha,可获得产量9000kg/ha左右,武运粳7号的适宜施氮量为225kg/ha~262.5kg/ha,可获得产量9000kg/ha左右,两品
为在理论上明确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食味状况及其与糙米质地的关系,以著名优质品种辽粳294为对照,通过品尝试验与食味记分析两种方法分析了直、弯两种穗型记30份试材的食味,并分析了充实糙米类别。结果表明:(1)弯穗品种的综合评定值与黏度明显优于对照,味道与外观也有优于对照的趋势;而直穗品种的外观、气味、味道、黏度、综合评定都有低于对照的趋势。直穗品种总体食味不如弯穗品种,其外观、黏度与弯穗品种有
以14个中韩粳稻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水稻高产环境下进行试验,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中国品种其产量潜力明显高于韩国品种,每公顷高2t/hm,相关分析表明:结实率高的品种可以获得高产。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值,其中以穗粒数的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1.6437。对所有中韩粳稻品种而言,穗粒数是产量形成的主导因素,只有在稳定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