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纳入审判理念

来源 :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qi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法律,是我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11-2012)》的总目标之一。人民法院将社会性别纳入涉家庭暴力婚姻家庭案件审判的试点工作,既贯彻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又解决了司法实务中的问题,不仅有效保护了受害人,也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全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的进程,值得更多基层法院的借鉴。
其他文献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当是多视角、多层次、多种价值相权衡的。从制度实施的微观视角来看,需要增加一些新的诉讼理念与制度,有的程序设置需要进行丰满和填补;还有的一些制度设计由于缺乏体系化考虑,前后呼应被架空或者存在着制度虚化现象等等,本文拟从民事诉讼程序体系化的视角来审视现有的民事诉讼程序设计,以期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适应解决纠纷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从宏观上讲,价值也属于利益的范畴,两者存在交叉重合但并不是同一关系,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本文主要叙述了事实真伪难明案件价值选择与利益衡量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大规模的立法任务已经完成,今后的工作更主要的是法律实施。在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新形势下,如何定位各级法院的审判权,优化上下级法院之间的职权配置,进一步有效实施法律,从程序上实现法律的实体内容,在实践中实现法律的价值精神,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各级法院必须清醒认识、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认为,合理配置上下
本文拟结合近年来实践的状况,对量刑规范化改革的目标与实施条件作初步检讨,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引起有关各界对改革实施条件的重视,使改革目标得到较圆满地实现。
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法律也应不断获得进步。法官在司法裁判中对法律制度作出的变更,是社会发展之需,也是法律进步之需。随着司法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功能不断凸显,从自洽到合法这种新的法律变迁范式将逐步焕发出新的生机。本文主要叙述了司法裁判中法律变迁的理论基础、目标取向以及路径控制。
诉讼诈骗,系指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通过虚构法律关系、伪造证据等方式欺骗法院,导致法院做出错误裁判从而获取非法利益,妨害司法机关正常司法秩序的行为。在当前刑事立法前提下,诈骗罪论的观点较为可取,且符合司法实践需要。我国现行《刑法》仅对刑事诉讼领域的伪证行为进行了定罪,对民事诉讼领域的妨害司法行为未作明文规定。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对诉讼诈骗行为以诈骗罪定罪处罚既有理论基础又有现实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新起点。如何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责无旁贷,大有可为。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易发、多发、聚集,法院的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难度都很大。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在实践中破解司法难题,是主动适应法律体系形成后的新形势、新任务,顺应人民群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是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人民法院作为社会矛盾的聚焦地,面临着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现实考验。基层人民法院身处审判工作的最前沿,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必须从基层人民法院的工作抓起。当前,中基层法院都面临着审判执行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法院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新挑战的情况,主要表
社会主义司法公信与权威是党的执政公信与执政权威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程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公信与执政权威。如何提升司法公信,树立司法权威成为现代司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认为,提升司法公信、树立司法权威不仅要优化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建立诉讼机制内的制约监督。
作者结合审判实践中的案例进行研究,对合理利益诉求的审查与处理做了探索。本文所指的合理利益是指诉讼当事人确实存在的,尚未被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或政策明确界定为合法权益的合理利益。其特点在于:(1)这种利益在诉讼中确实存在;(2)该利益没有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政策方面的请求依据;(3)法官对此利益若不予以审查,就无法案结事了;(4)这些利益是合理的,符合群众的基本价值观,应当给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