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末次盛冰期极端气候的生态响应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m87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南方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全世界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类型最为复杂多样和古老的森林植被类型,数十年来在该区域的第四纪孢粉古植被研究发现,末次冰期寒冷气候下植被类群曾发生了显著变化。
其他文献
会议
沟鞭藻(dinoflagellates)属沟鞭藻门甲藻纲,是一类具有双鞭毛和纵横沟的单细胞微小有机体,大小一般为20-250 μm.由于沟鞭藻类个体微小,数量丰富,地理分布广泛,在地质历史时期演化迅速,是确定地质时代、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微体化石门类之一.
通过对产自云南临沧邦卖盆地的9 块类黄杞属翅果化石形态特征的观察和研究,将它们鉴定为长翅类黄杞(Palaeocarya longialata)、云南类黄杞(Palaeocarya yunnanensis)2 个已定种,1 个未定种(Palaeocarya sp.);并建立了临沧类黄杞(Palaeocarya lincangensis Yang Shao & San-Ping Xie sp.nov.
瑞丽市勐秀乡红旗煤矿位于云南西部,距瑞丽市24 千米,地处陇川盆地的南部边缘,而陇川盆地位于横断山脉褶皱内,属构造侵蚀型山间盆地。
菱属(Trapa L.)植物为一年生浮水或半挺水植物,其主要分布于欧、非、亚的温带至热带地区.我国菱属植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尤其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种类最丰富.
采用谱系年代学方法,结合相关的地质历史背景,对“对马耳蕨复合群(Polystichumtsus-simense complex)”的起源和系统演化进行了探讨。对马耳蕨复合群隶属鳞毛蕨科,黑钻鳞耳蕨组。
在地史上,壳斗科栎属是分布最广的植物化石属之一,起源于古新世早期,自始新世起就是北半球各植物群的主要和常见分子之一。化石采集地云南保山羊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云南西部一个新近纪含煤盆地。
北部湾位于南海西北部,是北回归线以南三面环陆的半封闭浅水大海湾,处于南海与东亚大陆、青藏高原之间的海陆结合部位,为亚洲季风区重要节点之一。周边河流众多,如红河、昌化江、钦江、大风江、南流江等,海陆相互作用复杂。
利用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F11 孔中表层浮游有孔虫G.ruber 和次表层N.dutertei 的氧碳同位素与Mg/Ca 比值分析,探讨了该涡旋泥质区近5000 年来的上层水体温盐结构变化.
研究表明浮游有孔虫的生态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浮游有孔虫分布由于其生活的海洋环境千差万别,导致其群落有着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季节性变化差异。必须对不同海区做针对性的浮游有孔虫生态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