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骨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枕融合并寰枢椎脱位

来源 :第一届中国·嵩山骨科高峰论坛暨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6年骨科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枕骨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先天性寰枕融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34例先天性寰枕融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采用单纯经后路枕骨螺钉和C2椎弓根内固定,应用提拉撑开复位技术治疗此类畸形,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颈椎X线、枕颈区3D-CT,MRI检查,所有患者均根据术后影像学检查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以评价影像和临床效果.结果:34例患者随访9~38个月,平均16.5个月.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感染、死亡病例.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复位满意,减压充分,且形成良好骨性融合.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和影像数据,结果患者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影像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枕骨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拉撑开复位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寰枕融合并寰枢推脱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微型形钛板内固定技术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开门后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 ~ 14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复查均显示颈椎管扩大充分,无再关门现象,术后6个月随访JOA评分优良率78%,颈椎轴性症状(AS)的评价优良率为6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手术应用微型钛板固定操作简便,开门效果良好,可获得良好的术后即刻稳定性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植骨内固定术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8例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0例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植骨内固定术(观察组),8例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术前均常规进行颈椎X射线、CT及MR检查,术后常规复查并对患者进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
目的:综合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和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出一种新型个体化颈椎椎弓根置钉导航模板,观察并评估其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对8具成人尸体标本颈椎(C3 ~6)进行CT扫描获取DICOM数据,MIMICS软件重建颈椎三维模型,寻找颈椎椎弓根的最佳进钉通道。根据颈椎椎板的表面解剖学形态,设计与颈椎椎板相吻合的反向模板。最后将设计的椎弓根螺钉进钉通道和反向模板合成在一起,建立个体化导
目的:评价前路经口咽松解后路侧块钉板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合并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9例颅底凹陷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31岁.术前患者均有显著脊髓损害表现,采用保留齿状突,大重量牵引下前路经口咽齿状突松解复位,后路侧块钉板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结果:术后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 36个月,平均13.4个月;全部病例均获骨性融合,内固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采用中药塌溃配合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82例,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均采取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中药塌渍、牵引、手法复位等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本组患者治疗14天,总有效率95%。结论:规范有效的护理干预,有效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疗效,缩
目的:总结14例(18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的知识,指导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颈托的佩戴方法;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14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术期,未发生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做好手术全过程
会议
目的:比较经伤椎单节段与跨伤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 2015年8月采用经伤椎单节段(A组)与跨伤椎短节段(B组)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71例伤椎椎弓根均可良好置钉的胸腰椎骨折病人,随访1年以上,分别测量术前,术后5天及末次随访的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依据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改善情况,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对2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71例病
会议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调整枕头对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的患者165例,均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所有患者均采用牵引配合调整枕头来治疗,疗程结束后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来评价效果。结果:颈曲改变:复位23例;基本复位87例;尚可52例;差3例。临床症状:治愈62例,显效10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牵引配合调整枕头对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
目的:探讨伴有椎体旋转的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的操作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在C型臂X线机监视引导下,对56例脊柱椎体旋转畸形的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术后第1周、3个月、6个月、1年对疼痛缓解(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随访和评价.结果:共进行64个椎体的成形术治疗.各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2.5-6ml,平均4.2ml.术中未
目的:评价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其中男48例,女13例;年龄18 ~81岁,平均年龄48.6岁.损伤节段:C3/4节段8例,C4/5节段15例,C5/6节段23例,C6/7节段11例,C7/T1节段4例.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18例,双侧小关节脱位43例.患者均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