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九龙江河口区鱼类资源变动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olar1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口是海水和淡水交汇的混合水域,是地球上两类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交替区。河口环境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破坏的区域,污染、淤积、富营养化、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突出。数十年来,由于受到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外界胁迫作用的影响,福建九龙江河口区的鱼类资源已经受到很大程度的扰动。本研究采用定置张网于2010年9月-2013年8月对九龙江河口不同盐度水域(紫泥站位代表淡水水域、浮宫站位代表咸淡混合水域和岛美站位代表咸水水域)的鱼类资源变动特征进行了三年逐月的研究。
其他文献
2014年4月至5月,在江苏省海洋增殖技术和育苗中心进行了中华仙影海葵(Cereus sinensis Verrill)个体培育研究,以中华仙影海葵个体为实验对象,通过改变生长底质、投喂频次和投喂分量等,探究生长底质和饵料投喂方式对中华仙影海葵个体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底质和不同生长密度对海葵生长并无显著影响.不同投饵频次和不同投饵分量对中华仙影海葵个体生长影响显著.当投饵频次减少到0
鳜是典型的鱼食性鱼类,终生以活鱼虾为食.适口饵料鱼的合理配给是池塘养殖鳜的关键技术问题.本研究以鲮(Cirrhinus molitorella)为饵料鱼,探讨了饵料鱼丰度水平对幼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存活及养殖水质的影响.饵料鱼丰度设置4个水平,即6%、12%、18%、24%W鳜·d-1,每个丰度水平设有3个试验重复,每隔7天投放一次饵料鱼.试验在露天水泥池(5×3×1m)
从东海区芦潮港采得18尾河鲀幼鱼,其体表花纹、胸斑大小不尽相同,根据胸斑大小可分为两类,即胸斑较大个体(胸斑明显大于眼径)5尾与胸斑较小个体13尾(胸斑与眼径相当),而根据体表花纹分为三大类:纹状个体、点状个体及点纹兼有个体,经初步形态学鉴定为东方鲀属,但无法明确鉴定到种。为研究这些个体之间存在的体表胸斑、花纹之间的可能关系,我们通过扩增分析了这些个体的COI基因序列,通过所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
黄颡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雄鱼比雌鱼生长快。因其具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含肉率高,除脊刺外没有肌间刺等优点,颇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基于激素诱导性反转及性连锁分子标记的建立,黄颡鱼的全雄生产已取得重要的突破,但其中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我们已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筛选出与黄颡鱼性别决定和分化相关的基因和microRNA,准备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和microRNA在性别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功能,进而揭示
以高密度养殖、健康的革胡子鲶鱼为试验材料,应用乙酸作为提取液,探讨pH的调节方法及调节pH时Na+的引入对革胡子鲶鱼加工副产品中提取的抗菌蛋白/肽粗提物的抑菌效果和蛋白组分的影响;进而对提取液浓度、浸提时间和液料比进行L9(34)正交试验,通过对蛋白粗提物的获得量进行极差分析,并结合抑菌试验和SDS-PAGE电泳结果,筛选革胡子鲶鱼加工副产品抗菌蛋白/肽粗提物的分离提取方法。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oculter nigrocauda)隶属于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erinae)近红鲌属(Ancherythoculter),是我国长江上游特有的经济鱼类.近年来随着养殖范围的扩大,其产量需求日益增大,因此积极开展育种工作,培育新的品系(种)势在必行.肌肉生长抑素基因(Myostatin,MSTN)是转化生长因子亚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功能是负调控
会议
沿海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质量状况直接决定鲆鲽类养殖产区的规划、养殖模式以及养殖质量。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海岸线长487公里,共有沧州、唐山和秦皇岛三个沿海地级城市,被天津分割可分为南部和北部两个地理区域。虽然河北省全年降水较少,但河流众多,沿海地下水资源量较为丰富。河北省工厂化鲆鲽类养殖主要可分为三个地域,由南向北分别是沧州黄骅、唐山滦南、秦皇岛昌黎。南部沧州黄骅沿海主要为咸水分布区域
会议
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也称机器视觉,是利用计算机实现人的视觉功能,进而感知、识别和理解三维场景的一门技术。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相应的技与术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利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作用日益突出,计算机视觉技术与传统水产养殖交叉领域的相关研究受到普遍重视。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照相机(摄像机)、光源、检测平台、图像采集卡和计算机终端等计算
会议
大菱鲆(Seophthalmus maximus),为原产于欧洲大西洋东北部沿海的大型底栖鱼类,具有耐低温、生长快、食性广和口感独特等优点.1992年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率先将大菱鲆引入我国,20年来逐步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工厂化养殖业的主导品种之一.然而,伴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菱鲆病害频发,尤其以细菌性疾病危害最为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大菱鲆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
根据2012年在北部湾西北部广西近海冬、春、夏和秋四个季节的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海域浮游动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及其鱼卵仔稚鱼的密度,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的密度在春夏、秋冬季变化较大,而在冬春与夏秋季变化较小,浮游动物在冬春夏秋四季的平均丰度分别为337.35ind./m3、280.Olind./m3、4.32ind./m3和14.78ind./m3,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浮游动物数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