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与展望

来源 :全国第三届水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ej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渭河是关中地区最主要的河流,也是关中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目前对渭河干流水污染的治理,重点放在点源污染方面,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管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简述渭河流域非点源污染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有关单位在渭河流域开展的非点源污染研究进行了归纳,包括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水源保护研究、灌区污染研究、路面径流污染研究、渭河干流非点源污染研究等.然后分析了渭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渭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干旱区渠道输配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途径,对渠系耗水和补给地下水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甘肃武威黄羊河灌区实例的计算,评价了节水潜力和潜在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干旱区渠道输水损失中,补地下水量占主要部分,但渠系耗水也不容忽视.采用一定的措施提高输配水效率,将会显著减少输配水过程中的经济损失.
本文改进了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建立了带有变参数的自适应预测模型,并根据预测需要选取不同的参数值,建立预测公式,计算预测误差,最终选取使误差最小的参数值,建立最佳预测公式,应用表明,模型的预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拟合良好,较好的弥补灰色系统建模时的不足,为提高灰色系统模型预测精度提供了新的途径.
水库优化调度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把遗传算法与随机动态规划相结合,建立优化调度模型,解决串联水库群的优化调度问题.把该模型方法应用于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两水库的联合调度,结果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和田子项目区1999年与2004年的地下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子项目区三县的地下水水质指标值略有增加,总体变化不大,综合评价等级未发生变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建议,为项目区的地下水利用与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水资源系统建模一直是水资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当复杂水资源系统的模型结构未确定时,如何建立适当的模型以描述给定的系统输入与输出数据系列所隐含的复杂关系,更具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了用于水资源系统自适应建模的变结构遗传算法的具体实现方法(CSGA-MWRS).降雨预测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CSGA-MWRS方法只需系统输入与输出数据驱动,可在较大的函数表达式空间中搜索寻优,所得最
水文预报(或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防洪、抗旱和水资源管理以及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因而一直是水文学研究的焦点,受到国际水文学界的高度重视.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十年(2003~2012年)研究计划--缺资料地区(流域)水文预报(PUB)的目的正是通过探索水文预报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来提高水文预报,尤其是缺资料地区的水文预报的准确性.我国地域辽阔,有许多PUB科学问题,IAHS-PUB中国工作委员
流域开发系统是资源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环境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耦合而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它不仅涉及众多的经济目标,而且也涉及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多种环境因子.本文以流域为基底,从生态环境功能、结构及其适应性方面,分析了流域水资源梯级开发对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累积环境影响,探讨并建立了流域梯级开发复合生态系统累积影响的整合指标体系,为分析评价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和田河流域位于封闭的大陆腹地,水资源紧缺制约其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降水资源、冰川资源、地表水资源的研究分析指出,和田河流域水资源以高山冰川积雪融水为主,年际变化较平稳,但年内分布不均,春旱严重;和田河出山口径流存在不显著的递减趋势,具有2.6年和11年的周期变化;针对水资源这一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在最近几十年里,渭河流域的水文情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当地农业、城市发展和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带来了一定影响,渭河流域存在的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应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根据渭河流域内21个气象站点的气温、蒸发和降水资料,分析渭河流域1958~2001年各气象要素时空分布及趋势变化.结果表明,渭河流域近4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空间上表现为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增加的分布规
城市化的高度发展,导致城市防洪排涝等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受到广大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该文以SWMM模型为基础,结合广州新白云机场实际资料,确定各有关参数,利用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试图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排水设计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