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作用下液滴在超疏水微结构表面上的分离特性研究

来源 :2013中国力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k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制备了具有不同面积比的微柱结构超疏水表面,并通过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气流作用下液滴在超疏水微结构表面上的分离特性.实验中发现在气流作用下液滴与微结构的后接触线首先发生移动和分离,这与液滴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分离类似.
其他文献
强制转捩技术是流动控制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如何促发转捩进而控制边界流动目前是一个难点,从目前的调研情况来看,强制转捩多数采用被动控制技术来实现,这其中最有效的便是绊点(trip)技术.当前深入的理论研究主要以粗糙元,凸起等的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流动影为主,众多国外研究表明,控制边界层转捩及分离特征,粗糙元是一种可能的有效途径,然而,对于如何设置粗糙元(包括形状,高度,位置)特征及
会议
对3种激波强度下的轴对称激波和圆锥边界层相互作用(SWBLI)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自由来流马赫数Ma=2.67和雷诺数Reθ=5 845的超声速静风洞中进行,采用基于纳米粒子的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PLS)和PIV技术测量精细的流场图像和速度场数据,比较了3种激波强度下,轴对称效应产生的分离区的大小.
会议
将流动聚焦和电雾化相结合,主要研究气动力和电场力共同作用下射流的不稳定性特性.在实验研究中获得了不同的射流破碎模式,这些模式与流体表面不稳定扰动波的增长密切相关.为了揭示电场作用下射流不稳定性的物理机理,开展了正则模的线性时间不稳定性理论分析.通过求解,分析了各种主要控制参数对不稳定模态的影响规律,获得了轴对称模式和非轴对称模式最不稳定扰动的转换,并重点考察了电场对射流不稳定性的影响.
会议
将对微槽道双层导电流体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流动的线性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Chebyshev谱配置法计算线性稳定性方程的数值色散关系,通过画出线性稳定性中性边界曲线考察物理参数对流动线性失稳影响,为微槽道流动传热、传质以及混合等相关潜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会议
开发了一套图像采集系统,能够获得清晰的实验图像.首先考虑了稳定的外层锥-射流条件下,内层流体对外层流动的影响.在得到稳定的同轴锥-射流结构后,通过改变内外层流量比以及驱动气体的压力降等主要控制参数,观察到了同轴流动聚焦的多种流动模式,并绘制了不同流动模式之间转换的相图.
会议
将测量Janus双面微球在过氧化氢(H2O2)溶液中的自扩散泳动实验测量,并定量给出等效扩散系数.实验采用二氧化硅(SiO2)材质的微球,在半个表面喷镀铂(Platinum),构成Janus微球.发展了一套跟踪不对称微球轨迹的图像处理方法,并由此分别观测了φ2μm和φ2μm的Janus微球在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0%~15%)中的运动.
会议
采用统一气体动理学格式对空气轴承滑块进行模拟,并在过渡流流域与DSMC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在近连续流和连续流流域和修正过的雷诺方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UGKS可用于具有稀薄效应的微流动;且在连续流领域,时空步长不受制于平均自由程和碰撞时间.修正的雷诺方程在较高克努森数和马赫数下仍能得到较准确的压力分布,但由于非平衡效应增强,滑块实际受到的力和气体压力有较大差异.在库埃特流动下得到了不同克努森数和
会议
研究黏弹性流体的后台阶流动特点,分析流体的黏弹性对流动的影响和机理.建立了合适的数学模型.计算了低Reynolds数(Re≤10),Deborah数为0~1的流场.关于黏弹性流体后台阶流动的流动特性和产生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相关的实验也在开展.
会议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复杂表面的边界滑移现象及其机制,并采用分子动理论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以分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并分析了针对复杂表面的边界滑移模型.分子动理论中引入"等效势阱深度"这一参数来对复杂表面进行描述,并从分子间力入手讨论了固液相互作用机制对边界滑移的影响.
会议
通过MPCVD的方法制备石墨烯薄膜,并通过化学修饰和设计表面结构的方法实现其表面的超疏水和超亲水特性.相关工作如下:(1)建立了微纳二级结构的表面浸润性预测公式,(2)通过MPCVD法在单晶硅上制备了竖立石墨烯薄膜,通过调控实验参数控制其生长,使用SEM,Raman,XRD表征确定了其形态与结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