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株灭活后无血凝价的禽流感H5亚型病毒的免疫原性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12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4﹪甲醛灭活后血凝价为0的二株禽流感H5亚型病毒制备的油乳剂疫苗免疫140日龄蛋鸡,疫苗免疫10天后HI抗体水平分别升到8.0Log2、6.2Log2以上,免疫后17-24天HI抗体水平升到高峰(8.8Log2、7.8Log2),免疫38天后能抵御剂量为4ELD<,50>的同种强毒的攻击.结果表明灭活后血凝价为0的禽流感H5亚型病毒与灭活后血凝价为5的病毒抗原的免疫原性没有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用测定NDV毒力经典的方法(MDT和ICPI)对源于鸡、鸽、鹅、珍珠鸡、孔雀、鹌鹑和画眉鸟7种禽(鸟)源共15个APMV-1广西分离株分别进行了毒力测定,同时对分离株的F基因的N-端前段和HN基因的C-末端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并绘制系谱树.结果发现,分离株的MDT在36~75h之间,除1株鸽源毒株gxp22的ICPI值为0外,其余分离株在1.09~1.95之间;除孔雀源的分离株gxpc52在
选取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A/Chicken/Guangxi/KM Ⅲ/99(H9N2)、A/Chicken/Guangdong/25/02(H5N1)亚型的两个毒株,抽提病毒RNA,利用设计的一对特异引物,进行RT-PCR,将PCR产物克隆、测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毒株M基因全长均为1027bp,与目前GenBank收录的所有AIV M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2﹪~97﹪.
从大连和北京分离到两株副鸡嗜血杆菌,经血清型鉴定确认为B型副鸡嗜血杆菌.用这两个菌株不同剂量分别攻击非免疫鸡,以测定其致病力.同时,用这两个菌株分别制备抗原液,经甲醛灭活后,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经胸肌注射途径免疫42日龄鸡只,免疫后4周连同非免疫鸡分别用这两个菌株以不同剂量攻毒,以检测这两株B型副鸡嗜血杆菌的免疫原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两个分离株均有较强的致病力,但其免疫原性较差,两个菌株之间存在一
用纯化的鸡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免疫球蛋白G(IgG)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兔源的多克隆抗独特型抗体(Pab2),同时免疫小鼠,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了分泌抗AIV独特型单克隆抗体(Mab2)的杂交瘤细胞系.经鉴定,两类抗独特型抗体均能竞争性地抑制鸡抗AIV IgG与AIV的结合,并能诱发SPF鸡产生血凝抑制抗体.保护试验证实,兔源的多克隆抗独特型抗体疫苗较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具有更高的保
本文试验目的:比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牧研制的禽流感H5亚型HI试验抗原、阴阳性血清与国际参考禽流感H5亚型HI试验抗原、抗体有何区别(相关关系).
荧光RT-PCR检测方法以检测HPAIV H5病毒核酸为基础,只要待检样中存在完整的AIV H5核酸或检测区域核苷酸序列完整,不论病毒是否被灭活,都应检出阳性结果.为此,我们对经福尔马林灭活的AIV H5鸡胚尿囊液、AIV H5油乳剂灭活苗进行荧光RT-PCR检测,并出现阳性结果.针对我国部分地区禽流感疫情和控制策略.饲养的肉鸡在15日龄内注射免疫AIV H5的疫苗,为了探讨注射疫苗后肉鸡产品是否
对210只30日龄海兰鸡,在日粮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镉及硒与之相拮抗,复制鸡亚慢性镉中毒及硒拮抗模型.在不同的感染期,以流式细胞仪分析感染鸡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和CD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内外周血和脾脏中的CD、CDT淋巴细胞由对照组、硒镉组至镉组依次降低,CD和CDT淋巴细胞的这种变化是亚慢性镉中毒对鸡T细胞表型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30只100日龄鸡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镉组、硒镉组,试验期为60d.试验结果,睾丸体积明显变小.鸡血清、睾丸中GSH-Px活性、SOD活性降低,表明过量镉抑制GSH-Px和SOD活性,使其清除HO和ROOH的能力下降,组织遭受氧化胁迫而引起损伤.而硒在体内以SeO的形式先代谢转化为硒化合物,再结合镉形成硒镉复合物,降低了游离镉的浓度,减轻了游离镉对睾丸的作用,降低了镉的毒性.试验研究了鸡镉中毒
近10多年来,我国鸵鸟养殖发展很快,并迅速成为一个热门的养殖项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国内市场流通越趋频繁,外出引种增多,鸟加流动性大,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存在着巨大的危险性.为较好地预防鸟病的发生,据对雏鸟禽流感母源HI抗体动态作了观察,以及疫苗免疫接种后HI抗体水平的消长情况检测,制定了鸵鸟禽流感的免疫程序.
1日龄雏番鸭经肌内注射、口服、点眼和喷雾等途径免疫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7天后攻毒,结果表明:肌内免疫组保护率为100﹪、口服免疫组保护率为87.5﹪、点眼组保护率为12.5﹪、喷雾组保护率为25﹪;血液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测定结果显示:肌内免疫组淋巴细胞活性最高、口服免疫组次之、点眼组第3、喷雾组最差,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攻毒保护结果类似,证明: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以肌肉注射免疫效果最好,口服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