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地方分离株致病特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roni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收集于河南省部分地区1991年和2001年、前后间隔达10年之久的两个时期的8份IBD病料进行了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致病特性研究.结果表明,8个IBDV野毒株均有着较高的致病性,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分别在75﹪∽95﹪之间,但各毒株间仍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分离于2001年的L015和L016两个毒株,其造成的死亡率最低(分别为75﹪、80﹪),所致的病理变化也与其它毒株有所不同,而且导致的胸腺萎缩也明显严重于其它毒株.但这些毒株间基因是否有所差异及差异的程度尚待进一步澄清。
其他文献
变形链球菌(S.mutans)C型是引起龋齿的主要致病菌,其表面蛋白PAc是致龋变链菌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在细菌对牙齿的初始黏附中起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本研究用纯化的变形链球菌重组表面蛋白AP包被免疫试管对pDAN5噬菌体抗体库进行5轮亲和免疫筛选,第5轮筛选后洗脱下来的噬菌体与第一轮相比,富集了30倍.筛选得到13株噬菌体单链抗体,经ELISA检测OD450
仔鹿毛球病是由于异食癖等原因,吞吃被毛,在胃肠道中形成毛球,引起消化道的综合病症.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会给马鹿养殖业造成较大的损失.我区马鹿养殖规模较大,每年所产仔鹿也较多.据调查,某鹿场1999年有仔鹿182头,8月中旬断奶,9月初陆续发生本病,前后共发病17头仔鹿(占仔鹿的9.3﹪),发病仔鹿先后死亡5头,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仔鹿毛球病多发生在断奶后.断奶前,母鹿由于营养缺乏或其他原因发生掉
尼帕病毒和亨得拉病毒是近年来发现的两种新的副粘病毒,能引起多种动物感染,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毒,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并有较高的致死率.为防范两种病毒在我国的爆发和流行,本试验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两种病毒的核蛋白基因(N)进行了表达,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了两种重组蛋白表达的时效关系,同时应用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对两种重组蛋白和兔抗NiV和
本研究以IBVpcDNA质粒和卵磷脂等为材料对pcDNA/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逆向蒸发法制备的脂质体的形态结构较脂膜法制备均匀,通过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可得到粒径为80~400nm的复合物;pcDNA/脂质体复合物经冷冻干燥后,用超速离心电泳分析表明,其包封效果比冻干前好,冻干保护剂以海藻糖的效果最好.本实验为进一步研制IBV的DNA疫苗打下了基础.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雏鹅感染鹅细小病毒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IndirectImmunoperoxidaseStaining,ⅡS),该法与GPV感染死亡雏鹅的肝组织呈强阳性,而与鹅源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菌、大肠菌(O1,O8)、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5:A)、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感染死亡和正常雏鹅肝呈阴性反应.利用建立的免疫组化法检测1日龄雏鹅人工感染GPV后死亡雏鹅的不同器官,结果肝、脾、肾、胸
收获感染鸡胚的胚液及胎儿,并测定其病毒含量,30-36小时死胚胎儿的EID50为105.3-105..67/0.1ml,感染36小时的活胚胎儿EID50为106..5/0.1ml,将感染30-36小时的死胚和活胚作为两苗的半成品,可以把鸡胚的利用率提高3倍以上。
本研究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IBV株S1基因序列及pPIC9K酵母表达载体序列,设计一对IBVS1基因表达片段的PCR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出长度为1566bp,5端不含信号肽序列,3端添加了终止密码子的IBVS1基因表达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SnaBⅠ和NotⅠ将S1基因和载体pPIC9K酶切回收后连接,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IC9K-S1.用限制性内切酶BglⅡ将表达质粒pPIC9K-
本研究以IBVM41毒株为材料,克隆该毒株的E蛋白基因,并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GEX-6P-1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与谷胱苷肽硫转移酶(GST,大小约为26kda)融合后大小约为38kda,目的蛋白分子量约为12.4kda.为E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条件.此外,分析和比对了多种IBV毒株和各群冠状病毒E蛋白的同源性,发现各种IBV的E蛋白相对比较保
通过对三个养鸡大户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采用喷雾方式直接给药治疗新技术的实施,证实了抓住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的病理特征,改变传统的给药途径,选准最佳治疗机会,达到低成本,高效率,快速度,简单化之目的。
以5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HNF1、HNF7、B34、281和2G8作为筛选分子,对噬菌体展示12肽库进行3轮"吸附-洗脱-扩增"淘洗,从每株单克隆抗体筛选到的噬菌斑中随机挑取12个单克隆蓝色噬菌斑,合计60个,用间接ELISA检测,A值大于1.00;用竞争抑制ELISA分析,单克隆抗体和IBDV抗原均能竞争抑制筛选12肽与固相包被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抑制率大于40﹪,表明在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