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石治疗的哲学理论探索

来源 :2008全国砭石与刮痧疗法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y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砭石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医疗养生工具,它流行于公元前数千年,至东汉才从医疗记录中消失。近年来对砭石的再发现和研究,发现砭石的特殊医疗作用,是其它医疗方式不能取代的。决不是如历史上某些人说“砭石是针灸的原始存在状态,当针灸发现后砭石的存在就没有必要了”。 由于对贬石的误解,影响了砭石治疗的推广和发展,为此,本文在新的量子科学理论支持下,提出意识在提高疗效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论点,从而提出贬石治疗应以“天人相应”、“心物一元”哲学观为本体论,以阴阳、五行、经络、脏腑为方法论,使砭石治疗跳出“经验医学”的框架而成为中医完整科学体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饺子,一种半圆型包馅的食品。”这是字典对“饺子”一词的解释。为什么称这种食品叫饺子?最通常的说法是:“因为它是年三十晚上,交子时吃的食品,吃了饺子交好运,来年平安,图个吉祥。”在饺子馅里面放个铜钱,谁吃到了来年有财运;在饺子馅里面放个花生仁,谁吃到了,就意味着长寿(花生也叫长生果);吃素陷的饺子,意味着来年素净,没有不愉快的麻烦事,日子过得平和。当然饺子馅里面还可以放别的,如红枣,栗子是为新婚夫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病,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或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破裂髓核向外膨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精根、血管、脊髓等组织产生的反应性病变,出现腰痛且伴有一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和神经功能障碍,使腰腿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变。本文介绍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分析了刮痧加骨盆脊椎复位(整脊)传统手法的临床操作过程,浅谈了治疗体会。
砭石—用石头制作的治病工具:砭术—用石头治病的医术;砭疗—用砭具治病的过程。现在这样解释砭石,砭术,砭疗,似乎比较明确。而在古代则统称砭石。因为“砭”字是个象形字,材质从石在左,“乏”字在右。“乏”应该是一个人手握砭具,以跪姿为人治病的样子。所以“砭”之意就是用石治病,“砭”是动词。本文介绍了根据现存的人类早期头盖骨化石测定砭石历史的方法,提出应发扬砭石治病的自然疗法。
颈椎病属祖国医学项强,眩晕,痹证等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在肝肾不足、筋骨失养的基础上,又受到劳损,风寒湿邪等因素乘虚袭踞。气血为邪所阻、气血、经络不通。出现了颈臂疼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头晕目眩等症状。故取原发病灶夹脊穴疏通其气血经脉。本文介绍了某院运用针刺配合刮痧治疗颈椎病64例的治疗过程和效果,阐述了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探讨了典型病例的疗程和效果,浅谈了治疗体会。
本文简要介绍“砭石热疗”的概念、作用原理、适应范围,主要阐述了“砭石热疗”与汗、吐、下、温、清、补、消、和医门八法的关系,旨在从中医理法角度揭示砭石热疗取效的科学性,指导其临床应用。
血液病人发病原因之一是人体免疫功能失调,增强免疫力是预防血液病,治愈血液病的主要途径。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结构有十大系统,其中免疫系统是人的防御体系。它有三个功能:第一是免疫预防;第二是免疫稳定;第三是免疫监视,人体的免疫机制形成了一个免疫网络。本文介绍了免疫网络的特性与作用,指出经络是人体中处处相连的免疫网络,阐述了砭仓疗法的机理。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为人群的1.4‰-4.8‰之间。约有10%带状疱疹患者可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而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最高,可达50%-7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之一,其持续时间短则1-2年,长者甚至数10年,且程度剧烈,使病人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给生活造成极大的痛苦和不便。其治疗也是临床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般临床治疗
刮痧疗法历史源远流长,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非药物疗法,是自然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简便、廉验、易掌握、较安全、疗效好等特点,是人人医学、家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退休后我被单位派往北京参加台湾预防医学家吕季儒教授的刮痧提高班,同年年底,作者在胜利石油管理局教育培训处(中心)成立了第一家刮痧义诊室。本文列举了几例刮痧失败案例,对失败案例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应期盼尽快出台国家标准:刮
面瘫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此病虽然不会威胁病人健康,但也使他们的工作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尤其影响面容美观。针灸治疗面瘫有相当长的历史,中医认为面瘫的发生根本原因为体内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趁虚而入,致使经脉闭阻,气血不行,面部经筋失养,纵缓不收而致。本文介绍了30例面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分析了砭石的治疗过程,阐述了疗效标准和效果。
在《痧胀玉衡》中,专门用以治疗痧证的刮痧术和放痧术的基本特征,是排出具有血液性质的痧疹和排出血液,并且通过排出痧疹和血液为手段排解病邪。这种特征,完全符合《内经》有关“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的刺络原则。因此刮痧术和放痧术就是两种刺络法。而刺络法所治疗的痧证就肯定是一个具有络脉受邪特点的中医证候。作者一直认为,从络脉受邪证候的角度认识痧证,有利于将中医的痧证,规范到络脉受邪证候的范畴进行系统地诊治;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