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患者不同阶段血清IL-8水平的连续观察报告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eiyo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骨肉瘤患者术后随访时最关注的肿瘤学结局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最常用的影像学及核医学检查手段是假体旁去伪影磁共振、肺部薄层CT和骨扫描。但当复发或转移病灶很小又缺乏影像学典型表现时,往往难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复发,唯一的方法是连续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病灶变化,有时会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
其他文献
随着医学与技术日益进步,医护分工逐渐精细,在护理工作中相互协调以使服务日臻完善,满足患者要求达整体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骨科护理是体现整体护理的专科,从骨折发生至康复,护理从医院回归到社区。根据患者疾病的进程,在日常骨科护理工作中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隐患,如是否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风险,发生后又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能满足患者医嘱外潜在的需求,如离床活动的技巧、助行器的使用等。
目的 探讨肩胛骨骨折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早期手术时机、疗效。方法 根据术前判断及术中探查所见,依臂丛神经损伤的类型,对37例不稳定肩胛骨骨折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采取早期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加臂丛神经损伤探查血肿清除神经松解术、神经吻合术及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等手术。
目的:探讨钽棒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适应症及植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中医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骨小梁金属AVN重建棒(Zimmer公司,美国)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1例(57髋),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23岁~57岁,平均37.1岁.
目的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骨折、脱位等颈椎疾病的术后并发症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9例颈椎前路并发症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评估护理效果。 结果 本组发生颈部切口血肿1例,为2位男性患者,年龄分别为45岁、55岁,术后4小时出现颈部肿胀,呼吸困难,引流管引出量少,患者诉胸闷气紧,立即通知医生,送手术室行切口清创术。
目的:分析和研究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者都采取常规护理,但是实验组患者术后在运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疼痛控制护理,分别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指数、满意度、护理效果等方面来比较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新方法。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75岁以上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参照Tronzo和Evans分类:Ⅱ型1例,Ⅲ型24例,Ⅳ型35例。
会议
目的 了解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创伤中心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区域和民族特点、流行病特征.方法 参照国外臂丛神经损伤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创伤中心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患者为数据库,按ISO.900(953.470)编码,通过计算机进行病案检索,筛查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主要收集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臂丛损伤的原因、类型、程度及合并伤等.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桡骨远端经关节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2015年共收治16例桡骨远端经关节压缩性骨折患者,男10例,女6例,3例为大于3月以上的陈旧骨折,13例为1周内新鲜骨折。
目的:介绍一种微创内固定方法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2011 年3月-2013年8月,笔者单位采用一种自制过线器线缆微创内固定治疗15例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本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3~54岁,平均35岁。
目的 讨论胸椎后路手术方式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安全性,疗效。方法 2005 年6 月至2015年5 月,我院收治的28 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的患者,10 例中胸椎,18 例下胸椎。根据CT 显示的骨化的黄韧带类型选择减压的范围以及不同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