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来源 :2006“有机污染物环境化学前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环境影响及其生态安全评价,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最富活力的生长点之一.目前已有许多对环境中POP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国际标准化学分析方法,但是这些精确的仪器分析方法往往价格昂贵,费时费剂,而且不能检测生物效应.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生物效应理应是主要关注的目标.深入研究作为指示污染物危害生物信号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揭示POPs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生态风险评价及其危害早期预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 生物标志物是指生物体内由于外源化合物的诱导所产生的可测量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细胞、生理生化成分、生物转化过程以及结构与功能方面的改变.因此,从广义上讲,生物标志物是研究污染物与不同水平的生物组织的反应,并用所产生的毒性影响来反映污染物的作用.虽然生物标志物指示污染物的危害可在不同水平上选择,但随着分子一细胞一组织一个体一种群水平的生态相关性增加,而可检测的生物标志物却大大减少.这是因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如果等到生态系统完全退化或功能全部丧失,那时的一切研究已经晚矣.因此,生物标志物研究的立足点在于其早期预报(early warning)研究.在生态系统中,无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多复杂或者最终的影响如何严重,其最早期的影响必然是从分子水平上的作用开始的,然后逐一从分子、细胞、组织、个体、种群、群落以至整个生态系统各个水平上反映出来.分子水平的变化是毒性影响的最早期信号,形态学观察到的变化所显示的往往已经是毒性影响的后期结果.因此选择分子水平和不同层次上的生物,根据不同污染物的毒性反应,开展利用生物标志物早期预报污染物危害影响的研究,具有最重要的科学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现状,介绍了悬挂链曝气工艺的特点及应用实例,提出了易于在中小城镇污水处理推广的经济实用、高效节能和操作便捷的悬挂链曝气工艺.
本文对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十三陵、石景山、车公庄和芍药居环境空气进行了采集和测量,采集的样品包括气相和颗粒相中的多环芳烃,采样流速为450L~500L/每分钟,采集时间不小于10小
偶氮染料在生产过程中多以废水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由于难生物降解,且具有致癌、致畸性,会对生态造成显著负面影响.目前,高级氧化技术被认为是处理染料废水的有效方法.Co2+催
固相微萃取(SPME)是一种新型的无溶剂化样品前处理技术.萃取纤维是该技术的核心.传统的固相微萃取涂层热稳定性、耐有机溶剂能力、使用寿命等都不够理想.体型活性炭纤维作为
传统毒理学认为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效应是由其在生物体内的剂量决定的,污染物对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存在一个阈值(即安全剂量),响应值与污染物剂量线性相关.然而,越来越多
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高效的液一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它利用两相溶剂体系在高速旋转的螺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以及内分泌干扰性,即使在ppt-ppb级水平下,通过生物富集和放大对目标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对POPs的环境检测、行为效
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是近年来环境化学界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扑热息痛(4-acetamino phenol,ACT)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目前,国内外对扑热息痛的
分子生物标志物由于其能对污染物低剂量长期暴露的早期损伤做出预警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并已在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价中应用日益广泛.本文综述了P450酶系统、抗氧化
分子手性的重要性在生命科学中已被广泛认识.其实很多污染物也包含手性结构,比如多氯联苯(PCBs)、多环芳烃(PAHs)、氟利昂替代品等,第一批POPs化合物中的农药是手性的,现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