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的实然与回归的路径——人民陪审制度运行情况实证调查分析

来源 :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单行法律,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其运行状况是什么,是否达至了立法初衷,出现了什么变异,是否有需要值得重新审视与检讨的地方等问题却有待细致的调查、精确的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基于此,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专门组成课题组对成都地区21个法院(包括20个基层法院和1个中级法院)人民陪审制度运行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人民陪审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为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制度提供翔实的实证素材与思想素材。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对陪审制度运行情况的基本评价、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的若干建议等等。
其他文献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并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对环境法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构建和谐理性的环境法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选择,也是中国对全球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与防控是律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未来之路,根据笔者从业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表明,被动、局部和事后提供的法律顾问服务是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下策,必须予以革新。律师协会及律师事务所应该在使律师事务所成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专业机构方面有所作为。本文介绍了实践中的体会:提供专业的法律风险评估和防控服务需要高素质和专业化的律师团队。
本文首先介绍了实现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管理专业化、规范化的尝试,改革管理体制,探索管理专业化的路子,然后提出了设立专职行政总监,并介绍了管理专业化、规范化的成果。
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协调好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使不同阶层之间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当前,在所有的阶层关系中,要高度关注和协调好三种阶层关系,一是强势阶层与弱势阶层之间的关系,二是强势阶层之间的关系,三是失意精英阶层与弱势阶层之间的关系.本文论述了强势阶层与弱势阶层的关系、强势阶层之间的关系以及失意精英阶层与弱势阶层之间的关系。
不断推进公共管理创新,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正确认识推进公共管理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推进公共管理创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本文论述了充分认识推进公共管理创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把握构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8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经济社会某些不和谐问题几乎都同政府改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政府改革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深化的环境下,政府的转型与定位,不仅成为我国社会改革的重点,而且也成为构建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建设和谐社会提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社会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本文论述了当前中国社会不公平现状及成因、实现社会公平的原则以及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
本文以国际公约所设定的基本人权为视角,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就死刑犯会见亲属权的实现方式作一探析。
实践中,存在大量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违法行为,现行法律只允许直接利害关系人提起诉讼,如果无直接利害关系人,或者直接利害关系人因不知、不愿、不敢而未提起诉讼,往往形成无人起诉的局面,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在我国现行立法框架下,审判权的启动具有绝对的消极性,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无人起诉,就无法启动诉讼程序,就无法追究违法行为人的责任,其结果必然是听任违法行为泛滥。因此,
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交纳保证金或提出保证人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或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取保候审法律制度是建立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缴纳的保证金对其本人所形成的约束,保证人的人格信誉,保证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间的特殊关系的基础之上,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保证人与司法机关之间的“保证关系”的法律责任体系。本文论述了我国取保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