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股内侧入路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技巧和早期结果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优点、风险及技术要点.方法 2011年6月——2014年6月,选择基础条件相似的68例全膝关节置换表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入选条件为:①X线片上测量的屈曲挛缩小于20°,内翻畸形小于30°外翻畸形小于20°; ②,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大于80°; ③ 体重指数(BMI)小于30.0; ④既往无膝关节手术史.进行随机分配,一组采用股经股内侧肌入路(33例),一组采用传统内侧髌旁入路(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参数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联合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转移,二期取皮植皮治疗胫骨中上段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5例 ,其中男16例 ,女 9例, 左侧 14例, 右 侧11例 ,年龄30--65岁,严重创伤导致的胫骨开放性骨折合并的软组织缺损,骨外露10例;胫骨骨折手术内固定伤口感染,骨外露15例,创面均位于胫骨中上段前方,纵向骨外露长度在15--20cm左右。骨外露时间3月--
目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和康复进度.方法:1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2向患者宣教疼痛及治疗疼痛的相关知识,以及疼痛缓解后对身心的影响.3医生向患者详解疼痛对疾病的治疗及康复的影响.依据干预措施的实施与否,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干预组.
目的 比较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plate,LPFP)与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ion ,PFNA-Ⅱ)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目的 :评价急诊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6 年1月收治的85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1例临床资料.按是否采取急诊手术分为两组:急诊手术组47例,伤后6-8h内行手术治疗;非急诊手术组66例,入院24 h后行手术治疗;另有8例因各种原因未行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住院期并发症,包括电解质紊乱、隐性失血、谵妄、深静脉血栓形成、上消
目的 探讨分析巨大肩袖损伤肩胛上神经功能评估与Goutallier分型、关节镜下修复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微创四联手术(清理松解+长头腱切断/固定/转位+肩峰下减压成形/反向成形+肩袖修复/部分修复术)治疗50例巨大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35~65岁(51.50±11.50),病程平均4.60±6.70个月(1~57)月
[目的]腰椎管狭窄根据狭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中央型,神经根管型,混合型。神经根管狭窄根据解剖部位又可分为入口区狭窄,中央区狭窄,出口区狭窄,由于神经根走形斜向外下,且位于不同解剖平面,穿刺部位及角度必然会影响定位的准确性,进而影响疗效,本文针对不同神经根管狭窄部位的患者进行分组,探讨穿刺部位,角度等治疗策略,并进行疗效分析。
会议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在骨髓瘤治疗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我科52例骨髓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9岁。其中孤立性骨髓瘤9例,多发性骨髓瘤43例。病变位于肋骨1例,胸骨2例,四肢长骨10例,颈椎8例,胸椎17例,腰椎13例,骶椎1例。
目的 观察腰椎Tilf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常规引流方式与改良引流方式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效果,为术后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 2015年 11月-2016年6月腰椎Tilf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年龄为45-55岁患者 162例术后引流方式随机分为常规负压引流和术后1天每2小时负压引流10分钟的改良引流方式两组,均采用Tilf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
Bad Sobernheim Stress Questionnaire (BSSQ)-Deformity and BSSQ-Brace are the most widely used instruments for evaluating stress levels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 patients under brace t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