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地块与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构造关系--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观测的揭露

来源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8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块-六盘山—青藏高原东北缘深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上地壳初至层析成像和全地壳二维射线追踪反演获得了研究区P波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并得到结论和认识:研究区上地壳显示出不同的速度变化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地壳上部速度较低,速度等值钱呈近水平状,显示了典型的沉积盆地特征,盆地基底深度~6km。六盘山以西浅层速度相对较高,横向变化剧烈,呈褶皱状,为新生代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挤压的结果。挤压褶皱区与稳定沉积区的边界出现在六盘山东侧,推测其为海原一六盘山逆冲走滑断裂。鄂尔多斯地壳分为4层,速度梯度大,下地壳速度高,其组成为铁镁质,具有稳定古老克拉通的特征。祁连造山带一侧地壳可分为5层,速度较低,主要由长英质及长英一铁镁质过渡物质组成,具有造山带的特征。六盘山下方地壳分为6层,速度结构复杂,层面呈拱形,部分层出现速度逆转,为以上两个构造单元的过渡带。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厚度~50km,鄂尔多斯地块地壳厚度~42km,白西至东抬升,而六盘山下方莫霍面出现叠置。揭示了在挤压作用下,在六盘山下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与刚性鄂尔多斯地壳汇聚,刚性的鄂尔多斯下地壳挤入到较软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中。横向挤入导致的纵向效应导致六盘山上层莫霍面及上部壳内界面不同程度向上弯曲,推测该区地震活动强烈可能与被挤压弯曲的鄂尔多斯刚性地壳发生弹性回跳应力释放有关。新生代印度-欧亚两大板块发生陆陆碰撞并导致青藏高原物质侧向流动,在挤压作用下,该区地壳上部主要以逆冲、褶皱作用为主,而地壳中下部则为较薄且刚性的鄂尔多斯地块挤入较厚且软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并导致壳内界面上隆,总体呈现出类似“鳄鱼”状构造的特征。
其他文献
针对尿素合成塔腐蚀,主要介绍尿素合成塔上封头腐蚀简介、原因以及上封头的修复处理和质量检测.尿素合成塔是尿素生产的关键设备,其运行工况好坏和使用寿命长短除了与尿素合成塔本身的材质、设计、制造、安装、维护等方面密切相关外,还与运行操作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操作水平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按照操作规程悉心操作,严格执行,认真巡检,才能保证尿素合成塔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通过对MICAPS数据处理进行大量改进,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产品实时性,地面图比之前提前20分钟生成,20时高空图提前4个小时生成.对近两年新下发的GRAPES、T639、中央台指导预报产品、强对流指导预报产品和国家局气候监测与预测产品、欧洲细网格预报产品及时进行处理和显示.接入本地观测数据和数值预报产品,如江苏风廓线、闪电定位产品、美国GFS模式16天预报、LAPS数据同化系统产品和江苏精细化预
本文基于雷达气象理论和历史统计规律,提出了一种能从雷达数据中自适应地识别出强风暴体内多类重要特征区域的算法.本文提出一套基于逻辑的分析策略来识别对流系统中的内核点,搜寻连通区域完成各风暴单体的分割.区别于手工设定边界阈值的方法,本文对连通对流区域中反射率强度数据和梯度的分布进行分析,自动地抽取强风暴体中4类特征区域的边界阈值,准确地分析出风暴体内部包括回波悬垂,有界弱回波区,短时强降水区域,冰雹等
基于卫星资料的小时尺度的长时间序列大雾时空分布特征有利于全面掌握研究区的大雾分布、生消特征、高发区域等信息,对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大雾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静止卫星MTSAT资料,综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浙江省及其周边海区陆地和海上共5a(2008-2012年)的大雾进行了专题信息提取,并给出了浙江省陆域、周边海域0.05°×0.05°网格点的小时尺度的遥感大雾产品,结果表明:基于MTSAT数据,采
利用高分辨率线性拉东变换分离瑞雷波高基阶,然后分别计算高阶和基阶瑞雷波的格林函数。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了未进行高基阶分离以及进行了高基阶分离后提取的面波格林函数的效果,验证了高基阶分离后格林函数的有效性。
本文阐述了径向道变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利用正演得到的面波模型以及利用含有典型面波的实际单炮记录验证了径向道变换压制面波的效果.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应用,得到如下结论:在实际地震资料中,面波频带与有效低频信号频带存在低频混叠,仅仅利用频率或视速度特性压制面波噪声容易损失低频有效信号;地震数据经过径向道变换后面波干扰频率降低,在径向道域低通滤波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且可以选择合适的速度扫描范围只作
通过对当前常用的频谱激电参数拟合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改进了Dias模型,利用改进的Dias模型对理论数据和野外采集的标本进行了拟合,消费结果表明改进的Dias模型具有拟合效果好,多解性少,与岩石结构和成份对应关系明显等优势,具有深化研究的必要。
本文通过研究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白云岩的Ar-Ar年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白云鄂博赋矿白云岩是沉积碳酸盐受地幔碳酸岩浆及派生的流体交代的产物。进而探讨铁-稀土矿床成因,认为其类似于前寒武纪华北克拉通地区BIF建造,与其他BIF矿床对比,这类铁一稀土建造矿床比较独特,在我国以白云鄂博Fe-REE矿床为代表,国外以澳大利亚Olympic Dam的Cu-Au-U-REE-Fe矿床为代表。太古宙铁建造贫稀
本文使用便携式短波红外光谱测量仪TerraSpec 3,选取玉龙斑岩铜矿床8号勘探线钻孔的矿石样品,经过分析识别出来的蚀变矿物主要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白云母、绿泥石、绿帘石。与此同时,还对伊利石的反射光谱特征参数做了进一步的计算,获得伊利石的结晶度(IC)以及AL-OH的吸收峰位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距离矿体的矿化中心越近,伊利石的结晶度越大,AL-OH的吸收峰越小,反之,距离矿体的矿化中心
近年来陨石样品与地球样品在固体元素同位素质量分馏程度上的细微差别已经成为示踪各种行星形成过程有力的工具。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核幔分异过程中造成的Cr同位素分馏,认为地球的较重的Cr同位素组成可能反映了部分Cr进入到地核。Cr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测量容易受到样品的回收率和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量过程中ArN+峰的干扰。目前同位素双稀释剂法是测量同位素绝对比值最精确的方法,适用于有>4个同位素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