鲳鱼冷藏期间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来源 :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03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鲳鱼(Pampus argenteus)冷藏期间的感官、pH值、微生物指标及主要细菌种群变化.研究表明,初始样品pH值为7.217±0.015,菌落总数(CFU/g)的对数值为3.967±0.012;初始细菌种类较多,其中45.92%为革兰氏阴性菌,54.08%为革兰氏阳性菌,优势菌为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28.81%)、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 15.38%)、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p.12.09%)、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 9.02%)、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8.53%)与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6.39%),同时检出一定比例的成团肠杆菌、微杆菌与嗜根库克菌.冷藏过程中,腐生葡萄球菌与松鼠葡萄球菌等生长受到抑制,细菌菌相组成逐渐单一,适应低温环境条件的革兰氏阴性菌比例逐渐增加,在贮藏的第3、5、7天至货架期终点(pH值为8.057±0.005,菌落总数(CFU/g)的对数值为9.137±0.032)时,阴性菌比例分别达到83.82%、95.86%、96.88%与93.57%.其中,假单胞菌与腐败希瓦氏菌增长显著,在贮藏末期比例为45.71%与33.57%,荧光假单胞菌(35.00%)明显多于草莓假单胞菌(10.71%).
其他文献
根据2011年8~10月中国鱿钓船采集的柔鱼样本(胴长范围为165~437mm),提取出171对角质颚(雌性69对,雄性102对),测定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喙长(LRL)、下喙宽(LRW)、下侧壁长(LLWL)、下翼长(LWL)等6个形态参数,对角质颚色素沉积按0-7级等级进行划分,分析了柔鱼角质颚色素变化,及其与个体生长、性腺成熟度以及角质颚生长等因素的关系.分析认为,8~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西南大西洋重要的经济性头足类,也是中国大陆鱿钓渔业重要的捕捞对象,掌握其渔场时空分布特性及其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合理开发、有效管理资源的基础。本文根据2000~2010年中国大陆鱿钓渔业在西南大西洋39°~51°S、57°~67°W海域的生产统计数据,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的变动及与海洋表层温度(sea surfacetemperatu
利用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磷虾生物学数据,在将研究区域划分成60 ×30 精细尺度单元的基础上,分析了南奥克尼群岛南极磷虾种群捕捞群体年龄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9/10年度至2011/12年度,南极磷虾体长范围分别为33.2~69.0mm、22.9~59.3mm和18.5~59.4mm,平均体长分别为51.8mm、44.5mm和41.7mm,另2009/10年度在44~48mm
为改善养殖池塘水质,在6670m2草鱼养殖池利用浮床技术套种335.5 m2的水蕹菜,同时每15d施用一次EM菌,采取普通草鱼养殖池塘为对照组,试验与对照每组各3个重复,定期检测各池主要水质指标,试验进行150d.结果表明:试验组套种浮床水蕹菜后水体的氨氮(0.15~0.80 mg·L-1)、亚硝酸盐(0.01~0.02 mg·L-1)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氨氮(0.38~1.24 mg·L-1)、亚
利用2008年9月到2009年5月延绳钓船"隆兴602"在印度洋中南部采集的82对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耳石样本,研究大眼金枪鱼的年龄与生长状况.耳石经过树脂包埋、切片及研磨之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样本的体长范围为64cm到143cm,样本最大年龄为7龄,最小年龄为1龄,样本年龄组成以4龄为主(41.5%).利用总吻合率(TC)、变异系数(CV)及平均百分误差(APE
网具的沉降性能被认为能够影响金枪鱼围网的捕获率,但是金枪鱼为游动速度最快的鱼种之一,网具沉降性能的提高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投网的结果,需要进行量化的评估.本研究分析了我国金枪鱼围网船队89个围捕自由鱼群网次的沉降性能与捕获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网具中部最大沉降深度(D)的95%置信区间为195.3~209.3 m,网具中部平均沉降速度(S)的95%置信区间为0.181~0.192 m/s;(
金枪鱼围网用于捕捞具有集群特性的金枪鱼种群,捕捞的成功率往往取决于围捕过程中网具的性能优劣,本文总结了研究金枪鱼围网性能的三种方法与研究结果,旨在探究影响金枪鱼围网性能的相关因素与其影响机制,从而在网具结构和捕捞技术方面建立金枪鱼围网性能优化的捕捞策略。
缅甸外海(包括安达曼海和孟加拉湾的部分水域)是我国过洋性渔业的新兴作业海区之一.根据2012年10月-2013年1月在缅甸外海定置网渔船探捕调查所获得的渔获资料,对主要渔获物之一的大西洋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经研究分析后认为:大西洋带鱼的性成熟度以Ⅱ-Ⅳ期为主,占样本总数的94.35%;摄食等级主要是1级和2级,占样本总数的78.24%;雌性比接
随着刺参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用海水受污染造成刺参的病害流行的问题更加突出.其中,重金属污染对刺参的影响尤为明显.铜、铬等元素不易降解,脂溶性强,被生物摄入体内产生富集.关于重金属的急性毒性研究多集中在对刺参三生长、存活、酶活性等方面.为获知铜、铬对刺参的行为等的影响及其生物富集过程,实验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铜(Cu2+)、 (Cr6+)两种海洋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对幼参的行为、存活等急
通过水槽模型实验测量不同倾角和迎流冲角下小展弦比立式曲面网板的升力系数(CL)、阻力系数(CD),计算网板升阻比(K).结果显示:(1)CD随冲角的增加呈上升趋势,CL和K随冲角(α)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2)无倾角情况下,升力系数最大值CLmax=1.699(α=30°,CD=1.140,K=1.490),升阻比最大值Kmax=2.421(α=15°,CL=1.120,CD=0.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