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拓扑结构协调性的变电站选址模型探讨

来源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城市配电网规划为依托,阐述了配网与主网协调规划的方法。作为连接主配网的纽带,110kV的选址和供电范围是二者协调的关键。首先对变电站的基本属性进行分析,提出由运行率和关联度构成的负重系数的概念;然后利用约束圆环确定变电站的最佳选址区域;最后利用负重系数及成本因素等参数构建综合优化模型,最终确定变电站的选址。本文旨在以110kV变电站的选址实现配电网和主网两级电网之间的协调规划,对工程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停电损失评估是电力市场环境下系统可靠性研究的基础,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依据之一,也是系统运行中故障处理措施选取的重要参考。针对长期以来这方面研究手段比较单一且所需数据量过于庞大的缺点,引入了在经济学领域广泛适用的Tobit模型,通过对少量历史数据的调查统计,采用回归方式,得到了一个通用的停电损失估算函数,该函数能计算任意一次停电事故给各类用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实际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风能由于其自身随机,波动及间歇等特点,会给经济调度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在调度期预测负荷的基础上,依据风速及风能预测,形成净负荷;然后用水电机组的部分出力进行削峰,缓解负荷的波动性;在此基础上,考虑火电机组的爬坡率,将水电机组的其余出力与火电机组联合进行经济调度。提出了风能预测误差成本,对高估风速和低估风速进行相应惩罚,在传统的燃料费用最小为目标的目标函数中,加入风能预测误差惩罚费用,最终实现满足所有
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网规模的不断壮大,输配电系统的短路电流不断提高,短路故障对电力系统和其相连的电气设备的危害越来越大。本文给出基于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的故障电流限制器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针对分布式发电并网与保护协调性问题,通过公式推导等理论研究论证,利用基于IGCT的故障电流限制器限制短路电流,消除分布式电源与保护的协调性问题。
提出了用于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的物元分析理论。首先构建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计算各预测方法与评价物元关于历史样本年份的关联度,得出每种预测方法权值大小,并对关联函数加以适当改进从而得到物元综合预测模型。算例分析表明,应用物元模型能对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进行较为精确的预测。
本文研究了考虑单位时间系统维护费用最低的风电机组变速箱重要元件更换时间的优化计算问题。首先介绍了风机变速箱的原理和结构,并将变速箱看作不可修复系统对其故障特征及构成元件的故障率分布进行了分析;然后建立了风机变速箱重要组成元件的更换时间优化计算模型,该模型的原理是对更换成本和故障成本进行平衡,使系统单位时间的维护费用最低;最后,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到实际风机变速箱齿轮、中速轴承和高速轴承的更换时间优化
发电系统风险指标是衡量电力系统发电充裕性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关于计算该指标的文献尚无,本文应用蒙特卡罗模拟发电机工作状态,通过快速聚类分析对负荷点数据进行分类,从而建立起发电系统风险指标,并以IEEE RTS 6节点系统进行算例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本文采用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BCC)求解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针对n维变量寻优问题,提出将n维空间的求解问题化简为(n-1)个二维空间求解,并给出了新的求解此二维空间的表达式;针对细菌个体与群体的搜索特点,引入自适应步长,对细菌每次移动过程中的移动步长和方向进行自适应调整;这些策略提高了算法运算速度,同时保证算法全局搜索的能力。对IEEE30节点测试,证实该法在无功优化计算中的有效性。
本文分析了优化配电网电压序列的必要性,总结了国内外优化配电网电压序列优化的经验,并针对 A 城市配电网电压序列现状分析得到优化配电网电压序列、提升中压配电电压的影响因素,确定本次评价各个方案优劣时所用到的重要指标,提出优化A 城市电压等级序列的3个方案,利用基于数据包络法的综合评判法对各个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出推荐方案,并对推荐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得到 A 城市升压改造后技术指标改进情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在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增强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稳定性方面已被广泛认可,但由于FACTS设备成本昂贵,不能大量应用于发输电系统,因此实现有限的FACTS设备在发输电系统中的最优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文献对FCATS的最优配置都是基于确定性的方法,未能充分考虑到系统的不同运行条件。本文从系统的可靠性出发,采用蒙特卡洛仿真,利用不等式拉格朗日乘子,确定对系统多种运行条件都
短期负荷预测对于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新的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结果的精度。目前,因为气象敏感负荷在总负荷中所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故关键是通过如何更加合理地考虑气象因素对负荷的影响来实现提高预测精度。鉴于气象部门无法提供实时温度等气象预测结果,电力系统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绝大多数都是基于日特征气象因素,诸如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等。针对短期负荷预测,本文分析了气象因素的影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