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烤烟人工防雹经济效益评估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规模化地开展烤烟防雹前后烤烟遭受冰雹灾害损失情况对比,应用时间系列分析、区域对比分析及局部个例分析等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对烤烟人工防雹效益进行了评估,计算出了符合实际的烤烟防雹效益值.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模拟了一次华北暴雪个例.模式采用四重套网格,模式分辨率分别为54km、18km、6km和2km.在模式分辨率为6km和2km的区域,分别采用两个不同的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Goddard方案和Reisner方案),计算和对比分析了此次华北暴雪的主要云微物理过程.
在500hPa天气图上,在37°~50°N,110°~130°E区域内,有一条或以上闭合等高线,并且有冷中心和明显的冷槽配合,维持时间3d或以上的冷性涡旋,定义为东北冷涡.它在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段是初夏和盛夏.一般可维持4~5天,最多时可达10余天,东北冷涡是造成夏半年东北地区强降水的主要天气过程,它还经常带来暴雨、冰雹、短时大风和低温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一定危害.
本文采用离散坐标平面平行辐射传输模式,根据飞机观测到的云宏观微观物理参数分布,模拟计算特定地区云顶向上的辐射谱分布,并且与静止地球卫星观测到的对应像素点上红外三个通道辐射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层状云在特定时间地点、地面反照率、云底高度、云体的厚度、云的光学厚度和云滴有效半径和大气状况垂直分布确定的情况下,辐射传输模式模拟计算的向上单色辐射通量密度与卫星观测到的红外通道辐射通量密度基本一致.采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MM5对两种不同性质的降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是2001年12月7~8日的北京小雪和1999年11月23~24日的辽宁雨转雪过程.重点分析了云物理过程的模拟结果,计算时采用输出水成物源汇项小时累计量的方法,讨论了最大降水时段内各源汇项的分布特征,并通过敏感性试验,分析了降水粒子的拖曳作用和水成物相变潜热作用对云的热力动力过程的反馈影响.
本文根据辽宁省建平县遭受冰雹袭击情况,对超级单体风暴内冰雹形成的物理过程及催化试验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这次过程的雷达观测和数值模拟,发现这是一次超级单体降雹过程,其中冰雹是在胚胎帘内形成.催化试验表明,对胚胎帘作业效果并不如上升气流区的减雹效果好.
本文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的三维冰雹云模式,对天津2003年7月20日一次降雹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就催化时间对消雹增雨效果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使用催化剂后,均能起到控制降雹的作用,但在冰雹形成的不同时间催化,其消雹增雨效果不一样.
本文应用中科院大气所研制的三维弹性冰雹云模式,对2003年7月19日发生在苏北地区的一次冰雹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文章结合天气形势、雷达回波和天气实况资料分析了这次冰雹云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微物理结构的变化,发现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该例冰雹云过程,碰并增长是云中各种水物质主要的形成和增长方式,冰雹主要来源于霰的自动转化.
我国新一代C波段天气雷达有75、150、300和450km四个量程档,可以监测半径为75、150、300和450km范围内的对流云.本文介绍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识别成灾冰雹云的技术方法.
张家界市地处西南部湘西烟区,烤烟生产是当地农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但常受到冰雹、干旱威胁,在对冰雹形成规律进行研究基础上,利用车载雷达配合多普勒雷达指挥开展高炮(火箭)防雹作业试验,取得了防雹和增雨双重效果,是对用常规天气雷达指挥开展防雹作业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根据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规范的效果评估办法结合天气雷达的精确测距对单门高炮防雹效益进行估算是山区防雹效益分析的切实可行办法,定量计算防雹作业影响
本文通过对2003年6~8月夏季在西藏那曲野外闪电观测资料以及相关气象资料的分析,探讨了闪电活动与环境气象参量的关系,发现青藏高原地区雷暴过程的闪电活动和各种气象要素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